【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到了夏季,年長者、洗腎患者、肝臟、腎臟、心臟功能不好、免疫力不佳的人要特別小心感染性腹瀉。
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夏季腸胃炎類型中,感染性腹瀉病情最嚴重,這種腸胃炎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感染居多,臨床上有患者嚴重腹瀉,甚至脫水,只好住院治療。因此只要腹瀉,伴隨發燒,症狀持續一周以上,就要懷疑是感染性腹瀉。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
醫師分析,夏季腸胃炎分為三大類,一類為單純腸胃炎,另一類是感冒性腹瀉,再來就是上述感染性腹瀉。單純腸胃炎、感冒性腹瀉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也會自行痊癒。感冒性腹瀉除了拉肚子,患者還可能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全身肌肉痠痛等感冒症狀。醫師大多針對症狀用藥,拉肚子的話就使用止瀉藥,發燒就用退燒藥。
中暑患者也會有腹瀉症狀,吳立偉醫師解釋,中暑患者體內會產生細胞激素(Cytokine),細胞激素會加促腸胃蠕動,造成腹瀉,患者也會有頭暈、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只要患者到陰涼通風之處,多補充水分,就能幫助緩解症狀。
夏季發生腸胃炎時,患者可以禁食一、二餐,讓腸道好好休息一陣子。
醫師解釋,此時腸道正在發炎、腫脹,食物一旦進入腸道,血流就會集中至腸道,腸道屢受刺激,肚子絞痛、腹瀉等症狀便無法得到改善。
吳立偉醫師叮嚀,腸胃炎患者最好適量補充水分,飲食也要盡量清淡,以免刺激發炎惡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