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病毒性腸胃炎好發季節,近一個月有34起腹瀉群聚感染事件,97%是諾羅病毒感染,八成感染者為國小與幼兒園學童。疾管署提醒,自去年九月起,感染新型諾羅病毒GII.2病毒株的群聚事件逐漸增加,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預防方式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洗手、食物徹底煮熟再食用。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諾羅病毒流行期約自每年9月底至隔年5月間,12月底至隔年2月間為感染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約每2到3年就有新型病毒出現,大部分的人沒有免疫力,諾羅病毒GII.2病毒株的群聚事件約占去年9至12月整體腹瀉群聚事件六成,多發生在國小與幼兒園。近期日本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也與新型諾羅病毒感染有關。
疾管署自2014年起執行「整合與提升我國食媒性疾病及其病原監測防護網計畫」,近2年也以病例對照進行回溯性研究,探討成人與孩童發生急性腸胃炎潛在危險因子。
結果顯示,孩童若在飯前洗手、主要照顧者無照顧其他小孩等,感染諾羅病毒風險較低;若主要照顧者照料的其他小孩或家中成員有腹瀉症狀、最近一周參加宴會、外食、食用蝦、蟹、牡蠣、貝類等,感染諾羅病毒風險較高。
羅一鈞提醒,不少民眾或餐廳、飯店採用RO逆滲透,但若接的是地下水,可能過濾不了諾羅病毒,建議將水煮沸後再飲用,若至山區離島或出國遊玩,盡量使用礦泉水。一旦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頭痛及肌肉痠痛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並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少量多餐、飲食清淡,避免過油或高糖分食物;待症狀解除48小時後再調理食物,避免病毒傳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