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整理,諮詢/台北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沈明宏】
問:我先生今年64歲,公務員尚未退休,大約12年前健檢在距肛門約50公分的地方,發現有約1.5公分的息肉,幾年來體檢時持續追蹤,有時候看得到,但有幾次提醒醫生還是找不到,這個息肉十幾年來並無增長的症狀。
先生上班運動量很少,常常開會多,幾乎整天都坐著,平常水也喝的少,最近幾個月來排便很不順,如沒吃軟便藥就會很辛苦只能拉一些些很硬的糞便。
請問這是腸躁症,還是與大腸內的息肉有關,該如何處理或多攝取何種食物,如果息肉須割掉,一般可用何種手術呢?(洪女士,60歲)
答:大腸癌80%都是由大腸息肉引起,而息肉會演變成癌症,往往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雖然讀者表示,先生都有持續追蹤,但不知最近一次做大腸鏡是什麼時候,如果是一年內曾做過大腸鏡,息肉沒有變化,那應該不用太擔心。
但如果距離上一次照大腸鏡已經有幾年,由於讀者先生已經超過50歲,建議應該要重新做一次大腸鏡,排除息肉變化的可能,另外也建議可以切除這顆息肉,免得日後老是提心吊膽,小的息肉可以經由大腸鏡直接取下,大一點的就需要手術了。
若可以排除大腸息肉惡化,可能僅是單純的便秘問題,還是得多補充水分、規律運動,並可服用一些益生菌,改變腸道菌種。最近還有蔬果製成的高纖維藥物,不是瀉藥,吃了不會一直跑廁所,也可以幫助排便比較順暢。
欲問診者寫下姓名、病症、年齡和職業,寄到uen.money@udngroup.com.tw電子信箱或傳真(02)8692-5832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