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aper╱記者李樹人)】
腎臟、心臟、新陳代謝等國內三大科別醫師昨天同聲呼籲,腎臟功能欠佳者應定期抽血,檢測血清肌酸酐數值,透過「eGFR」量表確定期別,遵守低蛋白飲食。
台灣洗腎人口近6萬人,每年新增8000人,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指出,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是提高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主因,國內4成3洗腎患起因於糖尿病,1成來自高血壓。
林裕峰表示,早、中期的慢性腎臟病,幾乎沒有症狀,患者容易錯失治療時間。現在只要簡單抽血,就能計算出腎病指標(eGFR),進一步判別慢性腎臟病的期別。
林裕峰解釋,慢性腎臟病可以分為5期,期別越高,腎臟功能就越差。1期至2期,腎功能還能有正常人60%以上,到3期腎臟功能就越來越差,到了5期,腎臟幾乎沒有任何功能。
💪更多健康推薦
‧做完飯「立刻順手擦」為何變更髒?料理家曝廚房常見3個NG動作
‧68歲男200萬買小木屋實現田園生活 才三年退休金大縮水、被迫去打工
‧糖尿病男控病情「晚餐後超認真散步」走一周險截肢!醫揭飯後運動5原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