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魏忻忻/連線報導】
擔任公職的許姓男子,因長期工作勞累,十八年前開始服中藥「龍膽瀉肝湯」顧肝,但三年前健檢,卻發現認真顧肝卻引發腎病變,肌酐酸指數只剩四點多,瀕臨洗腎邊緣,幸好妻子捐腎,八月間移植成功。
中醫界指出,龍膽瀉肝湯是常用的藥方,也有製成科學中藥販賣,但是若未經醫師指示,自行抓藥服食,以為可補肝、顧肝,前台灣省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吳元劍提醒,若非肝膽濕熱,是不能服用龍膽瀉肝湯,更不宜長期服用,「藥就是毒」。
吳元劍指出,醫師得視患者的脈象診斷再開具處方,亂服食藥物,破壞身體五臟六腑平衡,帶來其他器官的傷害。
「我們倆血型不同卻能比對成功,老天爺還是很幫我們的。」許先生對愛妻毅然捐腎,至今滿懷愧疚,更加體會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
四十出頭的許先生,因長年作息不正常,友人熱心提供他一帖龍膽瀉肝湯藥方,民國八十年起,一連服用了十二年,沒想到積極養肝、顧肝,卻引發腎病而不自知。
許太太說,丈夫是家庭支柱,得知罹患腎疾後,人生變黑白,家裡氣氛有如天堂掉落地獄,全家心情隨他的病情起伏,「每次陪他到院檢查,腎功能若稍有恢復,我們就高興不已;報告顯示不好,我曾忍不住當場揮淚。」三年來,醫藥費花掉〺幾萬元。
許太太不願見到自己的丈夫淪於終身洗腎命運,決定捐腎,經醫院比對淋巴球等廿二項數值,所幸契合,「那種心情就像中了樂透一樣」。
義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華斌表示,藥物帶來的毒性不可測,有時候長期累積,反而會對健康有害。
許先生與妻子比對後,幸運地適合換腎,術後也恢復良好,一般活體腎臟移植的存活率,比等待器官捐贈來得高;而最好的換腎時機,是在開始洗腎之前。
大部分藥物靠肝臟代謝,也有少數藥物由腎臟代謝。因此,若劑量過多、藥品本身或遺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肝、腎傷害,若原本就有腎疾,不當用藥更會加重腎臟代謝及排泄負擔。
他說,藥物如同兩面刃,雖然能治病,但若用藥不當,更有潛在危險。
【2009/10/0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