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52歲的李生先是個發病己25年的「資深」腎臟病友,他利用晚上睡覺時進行透析的「全自動腹膜透析」,目前在一家國營事業機構擔任管理員。每天朝九晚五的他,洗腎並不影響他的工作。
李先生自認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者,民國73年那年,醫師宣布他已進入末期腎衰竭需接受透析治療時,他整個人都呆掉了,但他隨即調整心態接受治療,首先在醫師建議下,開始俗稱「洗腰子」的血液透析。
連續洗了6年後,他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脫離每兩天就要請假跑醫院做血液透析的痛苦日子,但9年後因慢性排斥而必須再度血液透析,兩年後他改用俗稱「洗肚子」的腹膜透析。
為何改為腹膜透析?「就是怕痛嘛!」李先生笑著說,血液透析不僅每兩天要到醫院躺4個小時,且每次都要扎兩針,讓他視為畏途。後來他主動詢問醫師,可不可以改腹膜透析?經過評估他改做可以自行在家操作、相對簡單的腹膜透析,就轉為更方便的全自動腹膜透析。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尚志認為,從李先生身上可看出整合性治療的方便性。末期腎衰竭患者經過醫師的專業評估,可根據病人的工作型態及生活方式,替換不同的治療模式,才是兼顧病人的最大利益。
黃尚志強調,目前大多數醫療院所及腎臟科專科醫師面對進入末期腎衰竭的病患,都會提供腎臟移植、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的相關資訊,再協助患者選擇。近來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腎臟醫學會大力推動慢性腎病變照護專案,約有四分之一腎臟病患者會選擇能兼顧治療及生活品質的腹膜透析,且此一趨勢逐年增加。
他認為,腎臟移植仍是患者的最佳選擇,但器官捐贈有限,病患多只能選擇透析治療,再等待換腎。在換腎之前,病患儘量維持殘餘腎功能,像李先生這種上班族,或是年輕學生及其他獨立自主性較高的病患,腹膜透析確是較佳的選擇。
【2009/08/03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