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慢性腎臟病患的腎功能差,別人的救命藥,卻是腎病患的奪命丸!台灣腎臟醫學會建議,各醫院可在電腦中,輸入病患腎功能、血清肌酸酐、腎絲球過濾率指數,當醫師開立具有腎毒性或顯影劑的藥物時,就會跳出警語,或是建議替代藥物。
60歲的鄭先生,每逢頭痛、牙疼、膝蓋疼或感冒,往往自行購買成藥,止痛藥是他的最愛,這痛、那痛就吞一顆。但是,日前,突如其來的胸悶、反胃,腳拇趾痛,止痛藥也派不上用場,他才勉強就醫。
經過醫師檢查後發現,鄭先生的腳拇指疼痛,是因為慢性尿毒症導致痛風發作所引起,血液中的肌酸酐指數達18毫克/百毫升,雙側腎臟都已經萎縮,必須終生洗腎!對於鄭先生而言,猶如晴天霹靂。
署立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暨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指出,鄭先生可能本來腎功能就不好,濫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ASID)加重腎臟惡化,一檢查已經雙腎萎縮,需要洗腎。
林裕說,腎臟病患的腎功能差,代謝藥物能力變慢,使用經腎臟代謝的降血壓、降血脂、部分抗生素、非類固醇消炎藥等,都會造成腎臟病患的負擔。
雙和醫院建製一套電腦系統,醫生要開處方時,螢幕會跳出患者的腎功能、血清肌酸酐數值,及腎絲球過濾率,以提醒醫師避免開立具腎毒性藥物或顯影劑。因藥物千百種,醫師不可能熟記每一種藥物的腎毒性,因此系統中,還附有同類型用藥可供替代,醫師只要進入清單中,就可以選擇對病患傷害較小的用藥。
根據統計數據,全球慢性腎臟病的好發率為12%,台灣為11.9%,也就是平均每10人中至少有1人罹患慢性腎炎。但是,中早期病患根本沒有明顯症狀,因此九成病患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腎臟疾病。林裕呼籲,民眾應定期篩檢腎功能。
【2009/03/04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