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頻尿問題 泌尿科醫師建議少碰這些食物
人工甘味劑 會刺激膀胱粘膜
萬芳醫院泌尿科醫師石宏仁表示,一般來說,健康膀胱的保養主要就是適當喝水、正常時間排尿、不憋尿等。許多女性在生產後常碰到尿失禁問題,除更應注重喝水、排尿正常外,還可以額外做一些提肛運動,其中就屬「凱格爾運動」最有效,將陰部肌肉收縮五秒再放鬆,循環數次即可訓練。
石宏仁說,民眾如有頻尿、漏尿問題,飲食需多加注意,柑橘類食物(如葡萄柚)、番茄應少吃,以免激膀胱粘膜,讓頻尿的病患更想上廁所。另外,有添加人工甘味劑的甜食,甜分高、含碳酸的汽水類,也須減少攝取才不會刺激膀胱粘膜。
膀胱過動症 刺激飲食要避免
頻尿起因可能是發炎,也可能是膀胱過動症候群引起,石宏仁解釋,排除掉結石問題跟腫瘤、感染等,如果還是頻尿,多半就是膀胱過動症候群,也造成許多患者想上廁所,但還沒到廁所就忍不住尿出來。
石宏仁坦言,目前膀胱過動症成因不明,不過好發於三十歲到四十歲中年女性,目前推測可能跟壓力有關,不過該症候群是多因性的疾病,一開始可用藥物幫忙,例如開一些讓膀胱肌肉較放鬆的藥,而飲食的部分則需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辣、咖啡、濃茶、酒精類食物飲品 ,柑橘類也要少吃。
石宏仁說,食物太甜也不好,例如人工甘味劑就對膀胱造成負擔,會刺激膀胱、造成頻尿,而每一個人的體質對不同的刺激性食物反應狀況也不一定,病人需自行注意食用後的排尿反應,來進行飲食調整。
用排尿日記 算出每日飲水量
除了飲食外,石宏仁說規律運動也有助膀胱健康。30歲左右的病患,頻尿症狀女性多於男性;不過年齡增長50歲至60歲時,男性則會因為攝護腺肥大而導致頻尿問題,此時病患男女比例也會較平衡。
網路流傳每人每天所需水量為體重乘以30c.c.,石宏仁表示,這只是約略算法,不是絕對,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每日運動量都不同,因此最能知道一天飲水量的測試方法,是製作約兩天的「排尿日記」,民眾可拿量杯測試,每位成人每日排尿需達到1500c.c.至2000c.c.。
石宏仁說,用每日排尿量來回推飲水量,就可知道每日需喝多少水才會到達1500以上的尿量,而這就是屬於自己的每日正確喝水量。
正常飲水排尿 間隔大於2小時
石宏仁說,當常跑廁所變成一種常態,就會變潛意識的習慣,但這種習慣並不是真的造成膀胱變小,而是潛意識造成,患者可能要適度引開注意力、找其他事情來做才可忽略尿意,拉長排尿的時間。
正常的膀胱尿量約達250c.c.至300c.c.才會有尿意,500c.c.則是快要憋不住。石宏仁說,如果正常飲水,一般尿尿間隔需大於兩小時,若在兩小時以內就尿急,排尿時間就屬過短。
大部分的膀胱疾病多可靠喝水來緩解,但心肺功能不佳的長者水分建議不要喝太多。一旦有急尿感、下腹部痠痛、恥骨痠痛甚至血尿時,就需注意時否有膀胱炎。石宏仁說,膀胱炎可靠喝水緩解,不過如果情況嚴重又沒有即時就醫,可能就會轉變成腎臟炎。
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運動)
適用於應力性尿失禁患者,但至少須連續施作3個月以上才有明顯效果。
找到骨盆底肌位置:可在解尿時嘗試使尿流中斷,或想像肛門附近肌肉收縮被拉起的感覺;也可半躺將手指放入陰道,收縮陰道,看手指頭有否被夾緊。
此運動方式由易至難,依序為躺姿、坐姿、站姿,可隨時隨地練習。
1.平躺姿:雙腿張開約45度,放鬆,雙手置於臀部;用力時,收縮骨盆底肌肉(提肛肌),避免臀部肌肉用力。
2.盤腿坐姿:採盤腿坐式,雙手置於大腿內側或臀部,避免此兩部分的肌肉用力,並練習提肛肌使用。
3.站姿:站立時雙腿打開約45度,雙手置於臀部,避免臀部肌肉收縮。收縮提肛肌,同時應注意避免腹部及大腿內側用力。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女子健身後肌肉痠痛噁心嘔吐 竟是橫紋肌溶解症找上身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憋尿喝水少 易導致泌尿道發炎
部分用藥抑制排汗 增中暑風險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排不乾淨又滴到鞋!男性頻繁排尿 當心攝護腺作怪
美國醫學期刊研究:服用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可能會提升3種眼疾風險
三高、長者留意4大熱傷害!醫:異常症狀盡速就醫不要拖
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
避免群聚染疫 在家洗腎增加
建築工罹腹股溝疝氣 醫提醒風險:肥胖、久站、突提重物
每天兩杯半糖紅茶 45歲男健檢檢出糖尿病前期
尿量變少留意4情況!腎臟科醫師提醒:嚴重恐高血納、腎衰竭
高齡社會居家透析 生活品質不NG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婦人腰痛就醫發現8公分脂肪瘤 微創手術避開洗腎風險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影/法籍男老師疝氣手術多年復發 微創手術解決困擾
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割包皮可降低染愛滋病風險?醫揭割包皮能遠離這些病
3年罹2癌導致不舉 大齡男治療後重拾「樂趣」
20分鐘內測出腎臟病 中山大學與高雄長庚研發快篩
台南龍崎下午高溫36.7度 連日高溫醫籲小心熱衰竭中暑
發燒畏寒還腰痛 25歲女上班喝水少又憋尿引發腎臟炎
勃起功能障礙影響房事,傳宗接代拉警報!中醫:陽痿早洩調理分5大類型,多吃這些食物助改善
比酒精、可樂傷身!每天1杯這種飲料,腎結石增33%!哈佛揭5招防結石
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疲憊感、翻轉生活
站2分鐘尿不出 男子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靠這招一勞永逸
全台每8人就1人慢性腎臟病! 逾半數無感,5點自測你的腎好嗎?
低能量體外震波 改善慢性攝護腺炎
猜你喜歡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排第二 北榮最新研究曝預防關鍵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