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陳姓老婦罹患滿溢型尿失禁,服藥效果好,結果將藥分享給同樣有尿失禁困擾的妹妹及小姑服用,但二人卻抱怨「沒效」。醫師發現用藥觀念錯誤,找來二人問診檢查,發現三人漏尿原因各自不同,對症下藥後,才都揮別尿失禁苦惱。
陳姓老婦罹患糖尿超過20年,因神經病變影響膀胱收縮力,常覺得尿解不乾淨,膀胱內常留有近300毫升的尿液,稍微活動尿就滿溢出來,是「滿溢型尿失禁」,經醫師診斷,並鼓勵每天多解幾次小便,以利排空膀胱內的尿液,同時用藥增加膀胱張力,治療效果不錯。
小陳婦2歲的妹妹則是會尿急憋不住,還沒到廁所尿就來了,同時合併頻尿、夜尿症狀,屬於「尿急性尿失禁」,醫師建議調整生活習慣,在沒那麼尿急時先上廁所或調整喝水方式,用藥著重抑制膀胱敏感度,或抑制膀胱收縮、加強放鬆,改善漏尿狀況。
陳婦60歲的小姑沒有頻尿、憋不住小便的問題,但打噴嚏、咳嗽、搬重物時就會漏尿,屬於「應力性尿失禁」,多發生在產婦、停經,或是年紀大的婦女身上,適合做類似「凱格爾運動」的骨盆底復健運動,增強尿道旁邊的肌肉張力,若運動效果不好,漏尿仍嚴重,再考慮手術治療。
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劉昕和提醒,漏尿病因百百種,治療方法不一樣,最好由醫師看診,對症下藥才能根治。他強調,不要像陳婦一人看病,三人吃同一種藥,或諱疾忌醫吃成藥,吃到身體出問題就後悔莫及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