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這幾樣蔬果 泌尿道感染掰掰
為何會有泌尿道感染?大家可以想像,泌尿道就像是水壩,當體內水分過多,水壩就要打開洩洪,相反的,當蓄水不足時,水壩就不需打開。這時候堆積在膀胱的尿液,會開始孳生細菌,當尿道少了尿液沖洗,尿道黏膜容易乾枯脆弱,進而造成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可以複雜也可以簡單,女性若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與正確使用衛生紙,排便後大腸桿菌很可能會循著陰道尿道而上感染,加上女性生理構造,尿道本來比較短,細菌只需沿著3至4公分的尿道就會到達膀胱,進而引發泌尿道感染,產生頻尿、尿急、排尿時會痛、會有灼熱感、尿液混濁、尿血等症狀,而且下腹或腰部也會不時感到悶脹不適感。
基本上,泌尿道感染的致病因子,可分別為體外細菌感染、黏膜缺乏滋潤與養護、體內水分不足,因此若要遠離泌尿道感染,就要採取必要的防護與治療:
1.增加體內水分:除了多喝水保持泌尿道暢通外,多吃水分充足的水果也是很好的選擇,像是西瓜、火龍果、中藥可選用知母、枸杞子、括樓根等滋陰藥材來補充體內水分。
2.維護泌尿道暢通:不要憋尿,在尿液的沖洗之下能讓泌尿道維持良好狀況,可補充利尿的食物像是綠豆、絲瓜、冬瓜,中藥可選用薏仁、茯苓、玉米鬚。
3.加強黏膜完整性:黏膜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如果黏膜夠完整,細菌將無處可以孳生,平常多補充葡萄、檸檬、蘋果,中藥可選用黃耆、黨參、西洋參、冬蟲夏草。
4.強化抑菌功能:醫學研究指出蔓越莓可抑制細菌在泌尿道黏膜附著,中藥的部分可選用土茯苓、蛇床子、黃柏等藥材。
妳是否還在為了泌尿道反覆感染而困擾不已呢?從原因開始,進一步瞭解泌尿道發炎的癥結點,才能擺脫問題。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吃高蛋白飲品增肌減脂?專家提醒,小心腎功能出問題!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中年男腰部劇痛 檢查竟發現腎兩側長滿結石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荸薺加蔥煮湯可排石? 醫師:偏方可能延誤病情
婦女體重速增瘦不下來 竟是腎上腺有腫瘤
洗腎患者「不寧腿」麻癢症狀 延展性血液透析術助改善
北榮智慧AI即時預判心衰竭 9萬名洗腎病友福音
癌症治療副作用多 奇美客製化中醫輔助治療65%症狀改善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醫病天地/連假塞車憋尿 她尿道發炎
男性勃起障礙勿亂服壯陽藥 恐導致症狀惡化、危害健康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30歲後出現腰痠、尿道感染別輕忽!醫:多囊腎初期無特別症狀
無痛性血尿千萬要小心!雲林婦女不在意竟檢出是腫瘤
醫病天地/軟式輸尿管鏡 清除結石無傷口
咳也漏尿急也漏尿熟女好尷尬 1次麻醉2手術解危
逾半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 腎利黃金8守則應落實
腎病患者不吃三高藥 醫師:恐「傷腎、傷心 」
她疝氣難啟齒 手術擺脫陳年之痛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健檢查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 醫師:逾4公分才需追蹤
塞車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危險族群你是嗎?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退休族腰痠血尿動不了好崩潰 術後享受「好動」人生
如何正確喝水促進身體排毒? 醫:除了白開水,還有4種飲品也有排毒效果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