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高血糖是視網膜病變的頭號殺手,即使沒糖尿病,只要血糖偏高就有可能造成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表示,不只糖尿病患有視網膜病變風險,血糖偏高也會造成視網膜受損。正常人空腹8小時的血糖值應低於100mg/dl;若介於110mg/dl至126mg/dl,屬於血糖偏高、但未罹患糖尿病者,視網膜病變機率為5%;空腹8小時血糖值高於126mg/dl以上,此為糖尿病患者,其併發視網膜病變的機率增高至15%。
目前高血糖導致視網膜病變的機轉未明,但長期血糖升高易致血小板凝集力上升,造成微細血管受損,進而引起微細血管局部膨大,出現滲漏、出血、阻塞等現象;且微細血管阻塞又會造成視網膜缺氧、影響視力。
游能俊說,眼部血管非常敏感,只要血管異常,眼部血管就會腫脹,此是判斷糖尿病病齡的主要指標。高血糖併發初期視網膜病變者,只要控制血糖,就可避免病情惡化;若病變情況嚴重,就須搭配眼科治療。
透過檢查雖可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但高血糖造成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症狀並不明顯,因此易被忽略。游能俊說,眼球血管受到輕微的損壞,並不會影響眼睛功能,一旦血糖未妥善控制,恐引發眼球出血、視網膜剝離等症狀,影響視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