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衛生署公布十大死因,去年有9281人死於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五位;儘管如此,卻有三成糖尿病患未定期做視網膜檢查。
健保局統計,國內糖尿病患者約130萬人,但糖尿病4項檢查指標中,除了醣化血色素檢查率九成、血脂檢查率達七成五外,包含腎功能與眼底視網膜檢查率都不到五成。
統計也發現,每年定期追蹤醣化血色素的病患中,有66%的人可獲得改善,洗腎發生率也降低4%,顯示定期追蹤可延緩糖尿病惡化。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科長王本仁表示,雖然這4項檢查健保皆有給付,但檢查率還是偏低。
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榮福推測,可能是轉診沒落實,才讓檢查率偏低。以視網膜檢查為例,基層醫療院所可能沒有檢查的儀器設備,也沒有合作醫院方便轉診。
「視網膜病變最能忠實反映血糖高低。」陳榮福表示,這些檢查通常需要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才有合格設備;他說,包含腎功能檢查的微量蛋白尿篩檢,也是大醫院才有。
但陳榮福也說,除了醫院落實轉診外,民眾也須配合到院檢查才有用。王本仁說,過去發現儘管醫院開了檢驗單,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生活忙碌、忘記檢查。
健保局建議,糖尿病患每半年應做醣化血色素檢查,每年至少做一次視網膜、腎功能與血脂肪檢查。陳榮福表示,每年檢查一次是最低標準,且檢查費有健保給付,患者應與醫師配合、別怕麻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