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黃玉芳】
國內約有140萬名糖尿病患,普遍抗拒胰島素注射治療,雖估計有至少三分之一患者應注射胰島素,但實際不到兩成。醫師說,有些患者認為注射胰島素會造成洗腎、成癮、糖尿病更嚴重,這些都是錯誤的迷思,目前治療觀念認為,即早使用胰島素,可讓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
博新診所家醫科醫師許惠春說,胰島素可以調節血糖濃度,但糖尿病患往往身體殘存的胰島素僅正常人的一半。以前會先用藥物刺激殘存的胰島素分泌,但現在的治療觀念認為,可及早補充足夠的胰島素,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避免後續併發症。
當第一線口服藥降血糖不理想,或是患者就醫時血糖已很高,也就是「糖化血色素」超過9,代表過去兩、三個月的血糖值都已達到200,會建議立即以注射胰島素治療。 另外,若一、兩周內需要動手術,或產婦有妊娠糖尿病,需要立刻降下血糖,也會建議注射胰島素。
胰島素可注射於大腿、肚皮、手臂等部位。許惠春說,打針也是讓很多糖尿病患者難克服恐懼感的原因之一,經過多年的改良,胰島素的注射針很細,輕輕刺一下不會留下針孔,也大幅降低疼痛感。
另外,不少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每天要照三餐服藥,且每次可能要吃五顆,外出時往往要帶很多藥在身上,非常不方便,注射胰島素後反而可以減藥。
除了不抗拒治療,許惠春提醒患者應養成量血糖的習慣,在血糖不穩定的初期,每天飯前、飯後、睡前一共要量七次,等血糖趨於穩定,就可改為一周一到兩次。
同時,糖尿病是生活型態病,為了避免血糖起伏過大,每天用餐應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或是三餐不定時,免得血糖高低變化造成身體負擔。患者最好能養成運動習慣、控制體重,這些都可以幫助自己跟糖尿病和平共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