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一名四十多歲台商,前陣子痛風發作,用針灸治療,沒想到細菌沿著針灸「小洞」進入關節,造成蜂窩性組織炎;還有國、高中生大啖火鍋,也出現痛風、關節疼痛,只能「跳著」進診間。
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台商就醫時,關節嚴重紅腫,痛到無法走路,使用消炎止痛及降尿酸藥物,才恢復健康。
李信興說,不只針灸,民俗療法拔罐,也可能造成皮膚瘀青、微血管破裂,一旦皮膚有細菌,或器具消毒不完全,細菌隨著傷口跑到關節,引發敗血症。
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痛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梁統華說,門診常見不少國、高中生,一跛一跛「跳進」診間,原來平時愛吃速食與吃到飽火鍋,導致尿酸飆高、痛風發作,尤其這陣子天冷,血液循環差,尿酸堆積在手腳末端關節,嚴重時還會尿酸鹽結晶,出現「痛風石」。
梁統華說,急性痛風引起關節紅腫熱痛,如能立即就醫,通常症狀兩至三天可消退;若自行針灸、拔罐,或以針筒抽關節液,一旦細菌入侵,造成關節破壞化膿,患者不僅需手術,關節還可能變形,一輩子跛腳。
「降尿酸是一輩子的事。」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周昌德說,許多人以為痛風不發作,就不必吃藥,但尿酸太高,除了會影響腎功能,引起腎結石或尿毒症,也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
多運動可提高新陳代謝,幫助尿酸代謝;不過,劇烈運動流汗,應先補充水分,以免小便量減少,尿酸濃度反而更高。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