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洗頭越油?恐選錯洗髮精!
日前,一名大約30~40歲的男性,因頭髮時常出油而顯得黏膩扁塌,令他覺得外觀不佳,因而選擇去油性強的洗髮精,沒想到2個月後,頭髮不僅出油益加嚴重,甚至開始伴隨出現脫屑、局部掉髮等症狀,經求診後醫師發現,由於他使用偏鹼性且含有萃取自石油化學成分的洗髮乳,導致頭皮表層油脂被過度清洗,造成頭皮發炎,加上化學品易對頭髮及頭皮造成傷害,後來在醫師建議下更換溫和性質的植萃洗髮精,脫屑、掉髮與出油嚴重的症狀才獲得解決。
10人之中 有7人是屬於油性頭皮
據了解,由於台灣氣候偏濕熱,因此每10人中,就有約7人是屬於油性頭皮,所以,為了追求外觀清爽、印象佳,不少皮膚科醫師透露,像上述因選錯洗髮精而前來求診的患者其實不少。
消費者或許很狐疑,為什麼洗淨力強的洗髮精,竟然會對頭皮和頭髮造成傷害?根據健髮皮膚科專家表示,市面上部分洗淨力強的洗髮精,為了產生豐富的泡沫及洗淨效果,大多含有化學成分,因而容易讓頭皮及毛髮受到致命的傷害,而且過度去油脂,反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讓頭皮愈洗愈油;另外,部份鹼性洗髮精因洗淨力強,為了緩和頭皮緊繃感,經常會額外添加具有滋潤效果的添加物,像是乳化劑、中和劑等,結果反而加重頭皮的負擔,尤其如果使用者本身屬於過油、過乾或是有敏感性頭皮及頭皮屑、毛囊炎和脂漏性皮膚炎的民眾,一旦選錯洗髮精,將可能造成頭皮更大的刺激與傷害,進而衍生不正常落髮與掉屑現象,千萬不可小覷其嚴重性。
植萃的溫和潔淨力 兼具深度清潔和調理頭皮油膩現象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善頭皮及頭髮油膩膩的不佳印象呢?在法國擁有“植萃專家”美譽的蔻蘿蘭(KLORANE)建議,頭皮油脂分泌旺盛者,最好每天洗頭,倘若出油現象嚴重,不妨一天洗頭2次,一方面徹底清潔頭皮多餘油脂,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毛囊暢通;同時在洗頭時,可以用指腹輕柔地按摩頭皮,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協助改善油脂分泌旺盛的情況,但記得水溫不宜過高或過低,因為過高或過低的水溫都會容易刺激頭皮,造成毛孔的非正常收縮。
不過,由於萬一過度清潔,反而會讓頭皮越洗越油,所以即便是油性頭皮,選擇的洗髮精還是以溫和潔淨去油屬性尤佳,例如:榮獲華人第一時尚美容網站Fashion Guide特優評鑑,消費者滿意度高達8成以上的《蔻蘿蘭控油洗髮精》,即透過嚴選植物萃取菁華,達到溫和潔淨頭皮及頭髮的目的,尤其是選用蕁麻根萃取成分,藉以調理頭皮皮脂分泌及油膩現象,甚至可以延長2次洗頭的間隔時間,頭皮感受清爽不油膩感。
但植萃專家蔻蘿蘭指出,頭皮出油分內、外在因素,內在是受賀爾蒙影響,外在則與過度清潔及氣候、環境污染有關,所以除了選擇適合的植萃洗髮精來調理頭皮的皮脂分泌外,作息正常、少抽菸、不吃油炸物、多吃蔬果、適當運動…等良好的生活形態也可以進一步改善頭皮的油脂分泌狀況,讓植萃洗髮精的表現效果更好。
同類文章
口罩悶熱、磨擦可能使青春痘惡化 醫:須正確清潔皮膚
不理會視力恐受損 眼周冒紅點竟是類肉瘤病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數與食物過敏相關性不高
下雨天鞋襪濕引腳臭怎麼辦?皮膚科醫曝防臭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嘴唇旁長小水泡伴隨刺痛感 當心「唇皰疹」可能悄悄找上門!
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被濫用的費洛蒙:標榜含有人類費洛蒙的香水 其實只能吸引到母豬
敷完面膜精華液往身上抹 醫籲2類產品別這麼做!
三溫暖不能助排毒!多數宣稱桑拿有各式益處 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
你有大量掉髮擔心禿頭的困擾嗎?醫師詳解5種落髮類型及原因,圖解一看就懂
威爾史密斯為妻子遭調侃動怒 醫師:掉髮可長回來
威爾史密斯護「落髮」妻揍頒獎人 醫:「這現象」要注意
奧斯卡頒獎,威爾史密斯妻光頭遭揶揄!一夕掉髮禿光一大塊 發生「鬼剃頭」該怎麼辦?
無法靠意志控制的汗水:當你開始滴汗時 代表身體排汗效率不佳
男子全身數十顆隆起物 手術切除多發性脂肪瘤
皮膚反映全身情緒、身體問題!膚色黃中帶黑,腎、肝出問題
熬夜壓力大 年輕人皮蛇發作
痘痘未必是痘痘,「真的痘痘」長這樣!頭頂的亂擠可能產生驚人後遺症
頭皮出油、常出現頭皮屑、甚至頭髮變細...有可能是「掉髮危機」 搶救掉髮留意4大徵兆
混打疫苗別擔心 異膚患者應打好打滿
老人臭不只是衛生問題 醫提醒當心五臟六腑出毛病
型男染燙髮不當引起頭皮腫痛落髮 不可同時須至少隔1周
白頭髮最好別拔!皮膚科醫提醒:小心長不出新髮
小心,你「整組」都老了!名醫揭反應全身老化的皮膚徵兆
天冷容易皮膚癢?醫師詳解好發原因、部位及常見症狀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