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看起來紅通通、像草莓的血管瘤,除影響外觀外,也可能要人命。醫師提醒家長,如果小寶寶的血管瘤長在嘴巴、鼻子及眼睛附近,容易壓迫到器官而致死,一定要積極送醫治療。
血管瘤的成因為何?哪些人是好發族群?目前都不很清楚,家長往往在小寶寶呱呱墜地後,才能確知孩子身上是否有這種特殊「印記」。台北國泰醫院最近收治十餘例小病號,其中6、7成的血管瘤長在頭頸部位,一眼就看得出來。
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李建智表示,95%的血管瘤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其餘5%又稱為「卡沙巴梅症候群」的血管瘤,會快速吃掉血液中的血小板。一旦血小板明顯低下,即容易出血不止,皮膚下會腫脹,出現疤痕反應,有時甚至被當成蜂窩性組織炎,延誤治療時機。
李建智說,正常人的血小板應在15萬至20萬左右,當血小板被血管瘤組織吃掉而降到5萬以下,就要密切治療;若持續降到1萬以下,即有生命危險,定要立即住進加護病房,插管並輸注血小板,另接受類固醇直接打入血管瘤裡面的積極治療。
根據國外醫學統計,這種嚴重型的血管瘤相當凶險,死亡率高達5成以上,絕不能掉以輕心。李建智提醒家長,小寶寶的血管瘤若長在嘴巴、鼻子及眼睛的附近,或是長在軀幹而有大量出血之虞,應盡速就醫,把風險降到最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