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陳娟娟/中市北屯】
每當秋風起時,老饕們是「西風響、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我們家則是喜迎中秋柚熟、柳橙柑橘相繼上市。
不是因我們喜愛這些水果的維他命C,也非製成陳皮入菜泡茶,而是要收集洗淨曬乾,製成天然防蚊劑。
娘家在素有「小瑞士」之稱的南投中興新村,每家庭院幾乎和住家一樣大。在「客廳即工廠」年代之前,我們早將院子當農地,種滿有經濟效益的果樹:龍眼、芒果、番石榴、葡萄、橘子、柚子。
凡是有子的,隨便丟隨便長,在好土好水好空氣的孕育下,結實累累。缺點是掃不盡的落葉,滋生特多的蚊蟲,雖然不會造成登革熱,但咬得人七竅生煙,滿手滿腿的「紅豆冰」,又醜又癢,苦不堪言。
防蚊之道從早期的紗窗紗門掛蚊帳,演變成蚊香、殺蟲液,霹啪作響的捕蚊燈、電蚊拍以及防蚊液、防蚊貼片等,有的悶熱、有的臭、有的吵、有的麻煩、有的有副作用,難以選擇。
後來從報導中學到,悶燒曬乾的柑橘皮,有防蚊功效,環保又省錢。於是,每當盛夏,蚊蟲猖獗時,除了勤打掃,傍晚時先在門口燃起一缽前一年曬乾的柑橘皮,阻止他們侵門踏戶;關上門窗(睡時開啟),減少他們躲在暗處、擾人清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