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醫學大學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臺北醫學大學
【聯合新聞網/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 顏貝珊醫師】
脂漏性皮膚炎為一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尤好發於中老年男性,症狀可以很輕微如俗稱的頭皮屑,最嚴重的可以是全身紅皮病。
一般而言,好發部位有頭皮、眉毛、皮唇溝、耳後、耳道及前胸後背等皮脂腺數量較多的部位,典型表現為皮膚發紅,其上黏著油油黃黃的皮屑,通常會癢,病程常是反反覆覆數年甚至數十年。
除了成人之外,脂漏性皮膚炎在嬰兒也相當常見,尤其是出生一個月內,一樣會有油油黃黃厚厚的皮屑,頭皮和皮膚皺摺處如腋下、鼠蹊部是最好犯的部位。和成人不同的是,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會在幾個月內慢慢自癒。
治療方面,成人的目標是控制而非治癒,除了外用類固醇藥膏之外,皮膚科醫師當然還有其他武器,如抗黴菌藥物或是外用的免疫抑制劑等等。至於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除了治療之外,更重要的是與另一個嬰兒常見的皮膚疾病—異位性皮膚炎—做區別。
‧過世前你該把錢全花光!企業家提「不需存太多退休金」4理由
‧94歲醫生十年未生過病!每天必吃一食物 防感冒、增強抵抗力
‧健康女早餐吃花生醬吐司罹肝癌 營養師曝「優秀蛋白質來源」比堅果還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