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25歲的男乾癬患者、體重達120公斤,銀白色的脫屑、紅斑處處超過皮膚9成面積,用最高劑量的藥物都無法好轉,直到減重到80多公斤後,不僅病灶直接改善一半以上,藥物控制也見成效。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說,乾癬絕對不僅是單純皮膚病;尚且是因基因,導致發炎反應活躍;乾癬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風險比一般人高,且可能因脂肪組織會誘發分泌過多發炎性物質,過重、肥胖者症狀更嚴重。
台北長庚醫院研究399名乾癬病患發現,超過56%身高體重指數(BMI)過重、超過24 ,其肥胖(BMI超過27)比例,也比台灣平均約15%的肥胖人口高出1倍。中重度肥胖者(BMI超過30)、特別是男性,有嚴重乾癬的風險,是正常體重患者的3.29倍,研究成果已登載於今年2月的歐洲皮膚科醫學會網路期刊。
男性BMI越高的患者,得到嚴重乾癬的風險也越高,推論是因為女生的脂肪多在皮下分布,而男性脂肪多包覆著內臟,因此分泌多量的發炎物質,導致乾癬的反應更嚴重。
黃毓惠提醒,對付乾癬,除藥物、光照或生物製劑治療外,也須減重,在傍晚、日照不強時間可做戶外運動,也多接受一些紫外線光照。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張麗玲說,乾癬病人除採低卡均衡飲食維持適當體重,有些治療乾癬的藥物、療法會造成營養缺乏,必須多攝取新鮮蔬果,以及富含葉酸的食物,或請教營養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