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陳榮聰/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
時序入秋、季節交替,許多民眾飽受皮膚過敏、皮膚癢的困擾,其實除了體質因素外,溫熱潮溼的氣候環境,也是影響皮膚疾患的重要因素。台灣地處亞熱帶,溼熱的氣候以及換季日夜溫差大,常令居民在夏秋兩季好發皮膚疾患。
臨床最常見的有:青春痘、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毛囊炎、皮膚癢等,而其外觀症狀包括紅疹、膨疹、水、膿、灼熱、皮膚癢等,中醫診斷將以上症狀歸類為溼熱、風熱、肺熱、血熱、風熱挾濕等病因。除了避免過敏原、內服中藥改善體質,飲食宜忌也很重要。
會使體質的濕熱、風熱、肺熱、血熱情況加劇的食物,都須嚴格忌口、不宜多食,以免加重病情,或使治療效果打折。因此有以上症狀的民眾,對油炸、燒烤、辛辣食物如炸雞、燒餅、花生、辣椒、沙茶、麻油雞等,各種酒類或有補性的中藥如十全大補湯、薑母鴨,以及太油膩的食物,都要小心為上。
可能因為氣候變遷,近年夏秋兩季因皮膚疾患求診的患者有增加趨勢,經中醫望聞問切辯證論治、處方治療,蕁麻疹、毛囊炎、濕疹、青春痘、皮膚癢的患者,服用中藥改善體質後,大多能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而且能維持一段時間不復發。有皮膚過敏的患者除了透過皮膚血液檢查過敏原,遠離過敏原,或尋求醫師診斷,平時生活上,已汗濕淋漓的內衣需勤加換洗,而具溼熱體質者,也可以綠豆、薏仁各半煮食,綠豆清熱、薏仁利濕,適合炎熱季節清熱解濕。
【2009/10/03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