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小黑蚊在台灣土生土長,近廿、〺年突然變得凶惡猖獗,為什麼?研究發現,小黑蚊會搭便車擴散到原來沒有的地方,開始繁殖肆虐。
小黑蚊叮咬後紅腫奇癢,是一種嚴重的騷擾性昆蟲,國科會委託中興大學、台灣大學、彰化師範大學及中台科技大學三年整合型計畫,昨天發表第一年研究成果,解開小黑蚊習性之謎。
此外,台大昆蟲系教授黃榮南說,原住民作物「紅藜」中萃取的紅藜甲醇可有效驅蚊,但還要進一步研究是那個成分有效,希
望很快可以應用。但他提醒,民眾自己無法在家萃取出相關成分,還是用其他方法防蚊較好。
中興昆蟲系教授杜俊武說,小黑蚊危害範圍遍及全台,可能跟暖化、有機農業興起農藥量降低有關,但實地田野調查發現,「小汽車攜帶的人為散播」,影響小黑蚊的快速播遷最大。
他說,一開始做田野調查時意外發現,小黑蚊會趁車門開關時飛進來。若不開窗,十次調查五到六次會有,若窗戶打開停著,百分之百都會有。
杜俊武說,台灣早期就有小黑蚊的紀錄,但危害不嚴重,僅零星在山腳地帶村落的竹林,且活動都在海拔一百五十公尺以下,但近廿、〺年,牠們已經出現在海拔九百公尺地區。他認為,可能是民眾開車到處玩,小黑蚊跟著搭便車到處散播造成。
他建議,開車到郊外玩,離開時可注意窗戶、擋風玻璃上有無小黑蚊,先殺死再離開,就不會帶到別的地方。
小黑蚊愛吸人血,調查人員做野外調查,得獻出小腿,最高廿分鐘可吸引一千八百隻小黑蚊。中興昆蟲系教授唐立正說,研究室裡只有女生不用自願當小黑蚊的食物,他就貢獻肚皮,因為叮四肢比較癢。
【2009/05/1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