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常有颱風或熱帶性低氣壓造成的大雨,經常在低窪地區釀成淹水,萬一淹水或需要涉水時,切記盡量別讓皮膚直接接觸汙水,以免造成過敏、感染,嚴重甚至引發敗血症。
45歲的志明(化名)就有過慘痛經驗,他有次家中淹水,水一度淹到膝上,沙發、地毯、木櫃、桌椅、床舖統統浸泡在水中。他與妻子、孩子涉水搶救物品家具,隔日水退後,持續清除積水與淤泥,花了整整一天,從早到晚趕水、刷地、擦洗家具,長時間腳浸潤在水中。
志明在大掃除過程中,不慎刮傷腳踝,因為傷口不大,起初未加以理會,孰料第二天傷口發炎、紅腫,第三天紅腫擴大到整個下肢,人也開始發熱。赴皮膚科診所就醫,再轉診至大醫院,但到了後人竟然陷入昏迷。
收治患者的皮膚科診所醫師趙昭明表示,志明罹患糖尿病,但平常忙於工作,並未積極運動或特別控制飲食,可能因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管漸漸病變,造成血流供應不足、周邊神經與免疫力異常等,才使得一個小傷口感染,惡化成敗血症。
趙昭明說,颱風季節常見的三大皮膚病,包括接觸性皮膚炎、細菌引發的毛囊炎與黴菌感染。當人在大雨中行走、甚至涉水,汙水接觸皮膚時,其中的過敏原或刺激性物質可能誘發皮膚發炎,產生紅、腫、癢等反應;汙水中的細菌可能侵入毛囊,造成毛囊發炎,甚至化膿。
穿著濕濕的鞋子或讓腳長時間悶在雨鞋中,則提升發黴菌感染風險,常見腳趾縫、腳底搔癢、糜爛;另外,原先生長在土壤、雞豬糞便中的寄生蟲也可能趁隙入侵體內,藉由血液循環到肝臟或其他器官,出現噁心、嘔吐、發燒或其他多樣的症狀。
趙昭明說,接觸性皮膚炎症狀輕微時,可自行塗抹止癢藥膏,輕微毛囊炎可使用優碘消毒,香港腳也可自行購買抗黴菌的藥來擦,同時保持皮膚乾燥、避免搔抓,症狀就會逐漸改善;但若不見好轉,應立即就醫。
趙昭明提醒,颱風或大雨來襲時,應備妥雨具、雨鞋,避免雙腳濕漉漉,須要涉水的人則要避免雙腳浸泡水中時間過長。到避雨處,得盡快將雙腳擦乾,並用肥皂、沐浴乳等產品洗淨,以減少疾病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