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擠破1顆痘險喪命 「危險三角區」痘痘別亂擠!
生命時報報導,2017年浙江一間醫院的口腔科接獲一起病例,一名50歲的男子看到左上唇長了一個米粒大小的痘痘,因有點痛就順手擠掉。之後感到身體不適就醫,入院時已經無法自主呼吸,體溫高達39.5度。經檢查發現是口腔感染流膿,引發敗血症導致器官衰竭,院方甚至連下兩張病危通知書,經過5天搶救才保住性命。
專家指出人的臉上有一個「危險三角區」,從鼻樑骨根部、口角兩端所圍成的三角形區域,這裡的血液供給特別豐富。
正常情況下,面部的靜脈向下回流到心臟,由於靜脈血管中缺乏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向下回流的血管不通或局部遭擠壓時,血液會向上逆流到顱內。因此若搔抓、擠破這個區域的痘子,容易引發感染,讓發炎迅速擴散,引發顱內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醫師建議在這三角區出現痘痘的初期,不可隨意搔抓或擠壓,也不能太早挑刺或切開,這樣會使皮膚組織毛細血管損傷,讓細菌入侵。如果出現眼瞼水腫、視力障礙、全身發冷、發燒頭痛等症狀,代表已顱內感染,要及早就醫。
怎麼處理痘痘?
痘痘是否都不能擠?其實也不然,痘痘引發嚴重感染要同時具備三個要件:錯誤擠壓方式、毒性強細菌和身體虛弱。以下是針對不同種類痘痘的應對方式:
1.周圍皮膚沒有炎症的痘痘
用粉絲針在突起處點出一個小口,將脂肪粒挑出,這樣能控制傷口的大小和位置,防止對周圍皮膚的感染。
2.皮質分泌過多導致的青春痘
青春痘的形成原因為皮質角化過度造成栓塞、皮脂排泄障礙導致毛囊皮脂腺慢性發炎,需要等炎症消退,再請醫師處理。
3.毛囊和皮脂腺感染導致的痘痘
這種痘痘稱為「癤子」,是局部紅腫痛的小結塊,呈現錐狀隆起,逐漸腫大。
初期可用熱毛巾熱敷,塗上碘酒或藥膏,有利癤子腫塊吸收。如果癤子已成熟,表面出現黃白色膿點,可請醫生用消毒過的手術尖刀或注射針頭挑開排膿。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清明連假身上多好幾包 使用類固醇小心皮膚變薄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吃太多生雞蛋 恐易掉髮
被恙蟲叮咬會有發燒、畏寒等症狀…山區掃墓,2招避免蟲蟲危機
年輕化!25至65歲有360萬人禿頭 正確救髮醫師告訴你
常常莫名過敏、皮膚癢?2招找出原因別單靠類固醇
換季肌膚常乾癢怎麼辦?注意5個保養撇步 從洗臉開始
從「痣」看健康!專家提點揪出「索命痣」的痣相3迷思
運動咖以為得帶狀皰疹急奔醫 原來是過敏引發濕疹
皮秒雷射改善皮膚 老董也凍齡
異位性皮膚炎搔抓難眠 醫師:保濕避免誘因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雞蛋、蛋清真能治療燒燙傷?常見救急撇步一次詳解!
穿發熱衣禦寒?皮膚科醫師提醒,這4種人恐誘發肌膚大問題
沒曬太陽卻變黑? 小心!你不知道的「感光食物」讓黑色素沉澱
過年想開運微整形嗎 最多人拿孫藝珍、玄彬當範本
生髮液是真有效還是擦心安?醫師詳解常見生髮液的9個問題
洗髮精跟潤絲精可混一起使用?當心護髮不成反傷髮
養髮液、生髮液大不同!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頭頂上的需求
過年大掃除,清潔劑超傷手? 皮膚科醫師教護手小撇步
清潔過頭,雙手乾癢怎麼辦?皮膚科醫師分享小撇步
年輕女子異位性皮膚炎不成眠 對症治療兩周後不再癢
不只皮膚癢!醫:別把異位性皮膚炎當單純皮膚病
防疫勤洗手!但洗到雙手乾癢、龜裂引發皮膚炎怎麼辦?日常3舉止超NG
避開了嗎?一天之中害你加速皮膚老化、產生皺紋的關鍵時刻
曬多久太陽才足夠補充維生素D?美國皮膚科學會的建議讓人意外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空氣品質亮紅燈 醫提醒少出門外也要關緊門窗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