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陽明大學共同參與的榮陽團隊,在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治療研究有重大突破。團隊開發出新式視網膜移植支架系統,將分化出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平均長在支架上,動物實驗發現,細胞長期存活且視網膜功能正常,此技術正申請多項專利及人體臨床試驗,可望成為嚴重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患者的治療新希望。
黃斑部病變是國內老年人失明的主因,台北榮總醫研部基礎研究科主任、陽明大學藥理學研究所教授邱士華表示,有些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的老人家,光靠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最後可能失明。
目前只要抽血5到10cc就可透過細胞重新編整,讓成熟細胞回復到胚胎時期,並將幹細胞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視神經細胞等,不過如何將分化出的細胞移植到視網膜,是各國急於發展的重點。
榮陽團隊開發出新式視網膜移植支架,邱士華形容新式支架「如同太空梭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將細胞平整、薄薄的放置在支架後,先將支架捲起,透過微創手術送入豬的視網膜下腔內,再將支架攤開平放。團隊已在四隻豬進行實驗,透過視網膜電氣生理儀等追蹤發現,豬的視網膜功能反應正常、細胞可長期存活。
邱士華說,移植後不僅可以修復壞掉的細胞,還可讓因為黃斑部病變產生的新生血管擋住,達到治療成效。
目前美國利用分化細胞進行視網膜移植雖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但用注射方式將分化出的細胞移植入視網膜,易造成細胞厚薄度不平整、不均勻,目前18個人中僅半數成功;榮陽團隊開發出的移植支架,能讓細胞平均長出,支架薄度只有六到八微米。
邱士華說,新技術已申請到美國材料專利,正申請其他兩項專利,並將申請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預計兩到三年後可正式人體試驗,四到五年完成人體試驗,若試驗成功可望成為嚴重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患者的治療新希望。
他說,新式視網膜移植技術配合病患血液,可分化個人專屬視網膜,重大研究成果有助於開發視網膜個人化醫療平台,不但是台灣視網膜治療手術一大突破,更是國內幹細胞研發新的里程碑。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