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太補了!20歲女生視力模糊出血 眼角找到鐵結晶
24歲的上班族李小姐從小就嗜吃藥膳,天氣一轉涼,幾乎天天都喝當歸羊肉湯、吃麻油雞和麻油腰子,不只買藥材在家燉補,連外食也必點,有時從中餐、晚餐吃到消夜,一天三餐也不厭倦;最近她覺得左眼視力模糊,就醫赫然發現竟是眼內緩慢出血肇禍,且血塊還形成結晶體,懷疑是「吃太補」造成。
收治病患的大仁科技大學藥學暨健康學院副教授、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表示,患者有100度輕度近視,眼球各部位檢查均正常,但左眼矯正視力後仍只有0.4,且眼壓偏高,達28mmHg(毫米汞柱)後以裂隙燈觀察,發現左眼眼角有多處明顯血塊、角膜下的前房出血,雖口服止血藥並使用降眼壓藥水,2周後仍持續有血塊及結晶體產生。
洪啟庭說,為避免傷及患者視力,他趕緊進行手術將血塊取出,該血塊及發亮結晶體經生物染色檢驗,確定是鐵質沉積造成,所幸患者術後隔天除角膜些許水腫,前房已沒有出血,眼壓也降到20mmHg以下;術後一星期,矯正視力已回到1.0。
「藥膳味道真的很香!」李小姐受訪時表示,因為藥膳美味無法擋,自己連夏天都常吃當歸排骨、羊肉和豬腳,冬天到了更嗜吃麻油雞、麻油麵線和麻油腰子,從醫師得知眼睛視力模糊及不適感是出血引發,還可能是吃補造成,「當下真的有嚇到」,眼睛術後她視力恢復,已不敢再多吃補。
洪啟庭說,經常被用作藥膳食材的當歸,可去除腥味,增加肉的香氣,並有活血止痛作用,但過量食用,會有嗜睡、口乾、煩躁流鼻血、月經量多,甚至血壓下降等;至於冬天進補最常用的「麻油」,加上薑、酒等熱性食材烹調,雖可促進血液循環,但吃多了反容易上火。
洪啟庭表示,病患疑因吃補過量引發眼出血的情況,尤其還在眼球上造成鐵質結晶沉積,查遍全世界文獻都沒有類似案例,可說相當罕見。不過冬天冷氣團一報到,各家羊肉爐、薑母鴨或燒酒雞就生意強強滾,建議平常人一天喝藥膳湯的總量,最好不要喝過4碗,有三高病史、痛風及腎臟病患,更須謹慎食用。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怕染疫2年不敢回診追蹤 5旬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防窺保護貼反而傷眼 眼科醫:眼睛痠痛時也不建議做護眼操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長針眼怎麼辦?醫:同處反覆出現小心惡性腫瘤,6招有助改善
3C看久眼睛過勞更加速老化!嚴重恐導致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
眼睛很乾,吃葉黃素能改善嗎?專家授護眼6祕訣
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嗎?為何眼科醫師有不同說法
急性青光眼需緊急使用降眼壓藥物 醫揭關鍵症狀
青光眼初期無症狀,5大高風險族群留意!醫建議控眼壓點眼藥水最佳時機
青光眼惡化近25%雙眼失明 部分藥物恐誘發心臟病喪命
全身按摩半小時右眼頓失視力 急性青光眼作祟
年紀輕輕眼睛模糊誤以為近視 竟是早發性白內障!
清大教授研究 注音符號字太小恐提高近視率
黃斑部病變視力驟降 八旬翁循中醫療法重拾歡樂
低溫乾燥+長時追劇 乾眼症病人增3成
低溫乾燥+長時追劇 眼睛乾癢病人約增3成
51歲婦人角膜發炎難以睜眼 醫:使用3C時間太長導致
呵護靈魂之窗 天天一綠一紅+熱敷按摩養成護眼習慣
長輩婉拒外出不是體力差 醫師曝可能跟這細節有關
健保大數據/109年白內障就醫件數5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特色院所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自選人工水晶體 以單焦、非球面最多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與糖尿病關連性最高 共病人數超過19萬人
白內障手術可能有哪些併發症?術後無法恢復如初可能有哪些原因?
原來我用很差的視力在開車!當眼科醫師也患白內障:拖延病情絕對是自討苦吃
有哪些症狀?一定要動手術治療嗎?6問題了解白內障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醫:防3大眼疾,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導致失明因素排名第二!眼科醫詳解什麼是青光眼及如何妥善治療、保養
高慧君視線模糊因垂直斜視 眼科醫師指這幾類人都可能
白內障不治療可能失明!白內障手術後會復發嗎?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