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美聯社/紐約21日電】
根據研究指出,白內障手術可能增加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深度近視者尤然,即使在手術後多年,此風險依然存在。
洛杉磯加州大學朱利史坦眼科中心助理臨床教授舒茲指出,美國眼科醫生如今每年進行約300萬次白內障手術,據保守估計,在這些手術後,0.5%病例曾發生視網膜剝離,之後,每年至少發生1萬5000起視網膜剝離病例。
舒茲還說,在50歲以上人口中,發生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更增至十倍。
至於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會增加的原因,眼科醫生及視網膜外科醫生拜恩斯說,接受白內障手術後一年內,因手術改變眼球內玻璃體液的生理結構,眼球玻璃體剝離的情況很普遍。同時,手術後眼球內變得有更多液體,因而玻璃體更容易脫離。
即使如此,白內障手術增加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有多大仍有爭議。2012年一項較大規模的研究指出,此項風險近年已經大降,1989年至1993年,100名白內障手術病患即有一例術後發生視網膜剝離,1999年至2001年,400名病患僅有一例有此情況,研究者將此改變歸因於手術技術的改進。
眼科醫生瑞奇指出,他37年來曾為1萬3000名病患施行白內障手術,手術後三至六周他僅發現一個視網膜剝離的病例,如今,病患視網膜剝離的主要原因,則通常是退化和上了年紀所造成。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