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專題報導】
配鏡
經驗光、檢查,可配戴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視
力。一般眼鏡方便取下,但可能造成運動、生活不
便;隱形眼鏡較美觀,但若清潔不當,或配戴時間過
長,易引發感染。乾眼症或眼睛受傷者不適宜配戴。
散瞳劑
常用藥物為阿托平(Atropine), 僅適用發育期孩
童,改善假性近視,有瞳孔放大、畏光等副作用。
角膜塑形鏡片
類似硬式隱形眼鏡,睡眠時配戴,可將角膜弧度壓
平,每天至少要戴8小時,白天不需配戴眼鏡矯正視
力。停用後,視力仍會恢復原先近視度數,若度數變
動,須重新配鏡。必須留意清潔,以避免感染。
雷射手術
利用雷射改變角膜弧度,矯正視力。手術角膜狀態
被改變,常見後遺症為眩光、眼睛乾澀及夜間視力減
退,高度近視者仍得注意併發症。適用18歲以上、視
力半年未改變的成人,圓錐角膜、嚴重乾眼症、角膜
疾病、免疫疾病等不適合手術。
(資料來源/大安双眼明院長王孟祺、花蓮慈濟眼科主治醫師許明木)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