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最近近視雷射手術爭議引發討論,避免將來為了是否受治療而困擾,眼科醫師提醒,預防或治療近視一定得從小做起,在度數成長最快的時期介入。
慈濟大學醫學系主任、花蓮慈濟眼科主治醫師許明木說,70年代台灣小學生近視比率約2至3%,近年倍數成長,目前近視的小一學童已近20%。高雄長庚眼角膜科及兒童眼科主任方博炯說,小六生近視超過5%,80%高中畢業生有近視,其中近兩成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最常見的衍生病變,包括40至50歲出現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或黃斑部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等。「一般民眾並不擔心近視」,許明木很憂心,高度近視造成的問題往往後來才顯現,少有人關心,台灣中老年人由高度近視衍生病變或視盲者,比率不低。
很多人認為近視只要配戴眼鏡就可以好轉,而雷射、隱形眼鏡等發明,讓近視族能「擺脫」厚重眼鏡。但許多人卻忽略了,暫時地矯正視力,並不能改變近視造成眼軸長度加長,必須面對高度近視衍生病變的事實。
許明木說,望子女成龍的價值觀也不利孩子視力發展,過度或過早學習,讓孩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加上電腦、手機甚至最夯的平板電腦,耗費眼力,都可能提早近視。
他提醒家長,孩子若是鑽石,「晚點磨還會成鑽石」,但眼軸一旦拉長,就再也縮不回來。許明木說,大人有責任盡力預防孩子近視,或減緩度數增加。
方博炯說,近視應盡早介入以控制並延緩度數增加,配鏡前,應先經完整檢查,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
方博炯說,「近視防治有時盡」,但「高度近視遺憾無絕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20歲以前,是預防、延緩近視的黃金期。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