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除了打擾枕邊人清夢,還會自傷,引發頸動脈變狹窄。長庚研究發現,打鼾聲響經過傳導,快速振動形成「音聲外傷」,進而影響頸動脈厚度,造成頸動脈粥樣硬化,解開了打鼾男性較容易頸動脈硬化之謎。
鼾聲致「音聲外傷」 影響頸動脈厚度及硬化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喉科主任李立昂表示,以往醫界認為,頸動脈硬化變厚,與缺氧、慢性發炎、肥胖、糖尿病有關,但長庚最新研究則發現,關鍵卻是在於鼾聲。
研究人員長期觀察打鼾患者鼾聲分貝,以及頸動脈厚度及硬化狀況,結果顯示,距離一公尺測量鼾聲,如果分貝超過60,長期下來,患者頸動脈明顯變硬、變厚,成為腦中風等心血管的高風險族群。此外,分析打鼾聲音,就能觀察患者是否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是頸動脈硬化的高風險群。
李立昂指出,如果鼾聲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忽快忽慢、音調多變化,充滿了抑揚頓挫,則有較高機率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睡覺時總是開口,且呼吸費力,打鼾聲屬於高昂、急促、短暫等型態,則有五成機率為頸動脈硬化狹窄。
鼾聲與頸動脈硬化的關聯性,李里昂解釋,從解剖結構來說,中高頻的鼾聲源自於扁桃體、側咽壁、舌根及喉部的阻塞。當這些部位阻塞時會局部缺氧,而鼾聲的能量振動,直接造成動脈內皮受傷外,傳遞入動脈內的音波反覆振盪,增加膽固醇附著於管壁的機會,以致於動脈變厚、硬化,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國人打鼾盛行率偏高,調查顯示,15歲以上的民眾達52%,男性較女性多、年紀愈大、體重愈重,打鼾的比例就愈高。50歲以上男性六成打鼾,女性則為四成打鼾。
李立昂指出,中年打鼾病患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令人擔憂的是,打鼾病患的高血壓風險較常人高2.4倍,心血管疾病風險則提高至令人擔心的4.7倍。建議打鼾民眾應就醫,臨床顯示,非肥胖的打鼾病患如接受手術,改善打鼾的有效率達80%。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