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高堂堯/斗六報導】
3D電影風行,矯正牙齒也能運用「3D」技術。成大斗六分院為1名「戽斗」的王姓青少年矯齒,運用3D立體電腦程式,精確計算牙齒和下顎骨骼最佳位置,猶如體內衛星導航或電子地圖運用於矯正和整形手術,大大縮短療程。
成大斗六分院於11月增設牙科門診,昨天開幕,由牙科主診醫師張禎容分享3D技術運用經驗。
張禎容指出,王姓少年患有第3型齒顎咬合不正、伴隨顏面不對稱,導致下巴歪斜等症狀,即台語俗稱的「戽斗」,前排牙齒咬不斷食物、講話常「大舌頭」,缺乏自信;第3型齒顎咬合不正是遺傳基因導致,東方人最常見,嚴重者會影響進食、體重及腸胃和口腔健康。
張禎容說,成大分院齒顎矯正科和口腔外科以3D立體電腦程式,將少年的電腦斷層掃描結果和牙齒模型比對,計算出少年臉部最佳對稱平面;手術時運用電腦模型模擬術後結果製作導引板供醫師定位,大幅減少診療時程、誤差只有奈米,讓患者在術前充分了解,放心接受矯正。
張禎容指出,王姓少年容貌外型或咀嚼功能已恢復正常,這套技術由成大口腔醫學研究所和成大機械系共同研發、突破傳統2D平面分析的盲點,運用在外傷或口腔癌病患,已有10例成功經驗;矯正療程要花10萬元,健保不給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