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葉欽志/台東葉欽志牙醫診所院長】
許多人飽受缺牙困擾,雖四處求診,尋求人工植牙治療,卻被告知牙床骨過度萎縮,無法植入人工牙根,此種無止境的無齒之苦,他人實難以體會。
人工植牙雖已成為缺牙者救星,可是牙床須有足夠骨頭,方能竟功。人工植牙治療如同建造一幢房子,必須築基於堅固的基座上。理想的齒槽骨厚度為6毫米,高度為11毫米以上,方能製作出美觀又耐用,如真牙般的義齒。
人類可填海造地,愚公可移山,挖東牆可補西牆。醫學日新月異,醫療技術也不斷的進步,齒槽骨嚴重萎縮其實可藉由自體補骨重建,重朔出厚實的齒槽骨,以便人工植牙。近幾年來此種手術已相當成熟,成功率可達9成以上。補骨所須的骨頭,可取自下顎骨的前牙及後牙區,如須較大量則取腸骨或肋骨等,前者於門診局部麻醉即可進行,後者則須住院全身麻醉。補骨4-6個月待骨癒合後,即可進行人工植牙,如此得以重建咀嚼功能並恢復外觀。
【2009/06/0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