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牙科

植牙後必練的保養功法

大塊文化


圖/ingimage

【文、圖/摘自大塊文化《聰明植牙不後悔》,作者林保瑩】

就像任何功德圓滿故事,有大家所期待的美好結局、從此主人翁都能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植完牙後,是不是也能夠從此就過著想吃就吃的無憂無慮的日子?每位植牙醫師所被賦予的使命與任務便是如此,當把假牙植入口腔內,是希望在患者的照顧、牙醫的協助之下,能夠獲得可好好使用長久的植牙。可是事與願違,不是所有的植牙都能夠陪主人走到最後的日子。

植完牙不照顧,三個月內就會出問題

根據研究,植牙在不理想的照顧下,最快可能在三個月內就出了問題!前提是,植牙一旦完成,如果適應期過了,能夠開始有正常的咀嚼,當然有些植牙也許連這一關都沒辦法進入考核;但是若植完牙,都一直沒有辦法達到正常的咀嚼,有必要跟植牙的醫師討論。但如果說植牙後使用了一段時間才出問題,這問題要怎麼樣來界定?是誰的問題?因為每個當事人照顧植牙的心態都不一樣。

我用防微杜漸的觀念、預防的角度,再次提醒每位接受植牙的朋友:

不要以為植牙是身外之物,錯了!

植牙一種植進牙床、齒槽骨,便與身上血液循環系統一起互動,不是單是口內之物,跟放在嘴巴裡的活動假牙隨時可以拿出來,或是像固定式假牙,要拆的時候還可以拆得下來,植牙是侵入性手術,跟身體健康要有非常親密的結合,這些都意味著必須對植牙賦予極大的關注。

如果植完牙,發現刷牙時會出血、有溢膿現象,都請找牙醫師做診治;有時牙齦邊緣有一點白白的狀況不見得是溢膿,可能是牙菌斑或者是食物的殘渣,不需要過度的驚慌。

植牙的正確使用

植牙應該能夠自然而然的取代自然牙的咀嚼,特別是剛拔完牙不到半年就可以做重建的話,基本上能夠很快的適應,如果是拔牙後失牙比較久,就要花比較多時間,因為鄰近跟對咬牙環境的改變,或者是因為肌肉的協調性都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當然最好的建議,是一開始就能用暫時假牙來做適應的過程。

在正式假牙做好之前,暫時性假牙可以做調整,在高度上可以加減,在型態上跟舌頭的關係、跟臉頰的平衡,也可以再做一些增減,所以最好能利用暫時假牙來調適,因為等裝上正式假牙再調整就比較不容易。主要是植牙並不像自然牙有所謂的懸吊系統,突然一下子咬到飲食中夾雜的骨頭或小石子等硬物的危險是比較大的,建議以先有自然牙的位置來做咀嚼,然後過濾不必要的意外後,讓咀嚼功能適應上能達到跟自然牙很接近、能在不經意的咬到硬東西時,避免造成植牙不必要的傷害。

不能忽視的回診

一般我們植牙完成後,都會跟患者做未來回診規劃,剛開始都是以三個月來做追蹤。第一年,我們希望觀察幾期的三個月時間,如果狀況大致上都穩定,會建議拉長到半年,半年也穩定的話,再兩年之後,會進行一年期的追蹤,有些患者就自此可以自己照顧了。

但最重要的是,希望患者都能夠在3-6個月中間,以不超過一年的回診追蹤是最理想,希望別等到不舒服時,或問題拖到不能再拖時,才找醫師搶救,這是很重要的定期追蹤保養的觀念。有時候植牙產生問題不見得能夠完全在知覺性上做得到,以防微杜漸的角度來說,都希望平均要有6個月一次的追蹤,如果是常有一些小困擾,就會進入3個月一次的追蹤。

約診通常是以兩倍或者二分之一的約診法來保持植牙維護的穩定,譬如本來是三個月穩定後就改成六個月,再穩定通常超過兩年,就再改成一年來追蹤保養。如果出了問題,就會把原來的約診時間降低一半,例如三個月就變六個禮拜,半年就變三個月,以這樣的追蹤時間來做為捕捉下一次產生問題中間所需要的時間。希望最好是在問題發生之前,就進入到追蹤保養的回診時間裡,不要等問題先發生了,那約診永遠追不上發生時間的重要契機。

.書名:聰明植牙不後悔
.作者:林保瑩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11/9
.書名:聰明植牙不後悔 .作者:林保瑩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11/9
整個回診的計畫非常重要,而且需要醫師跟患者一起來共同完成,不單純只是患者的責任或醫師的責任,一般來說,及早發現譬如出血、出膿、不舒適或疼痛、容易塞牙縫等等問題,就有必要做檢查,希望能夠以快速檢查的方式,來保養植牙術後的問題。這也考驗到醫師的耐心以及有沒有用心來針對患者的植牙問題,給予適當的處置。

關於《聰明植牙不後悔》

根據調查顯示:植牙的風險例如感染、過量麻醉、牙齦過度增生,多是由於手術操作不當,以及術後護理不佳所引起。為了避免植牙手術的風險,如果能對自然牙作最大保存的努力,人工植牙,可以是不堪使用的自然牙「最佳候補」,而不必是非植不可的唯一選擇。

對於毀譽參半的植牙,病患想試又害怕受傷害,林保瑩醫師在本書中坦誠據實解說,特別是對高齡老人來說,咀嚼能力攸關健康壽命、失智症、吸入性肺炎......這些新興觀念,是已步入高齡社會的台灣的衛福部,從沒告訴過國人的衛教新知。

植牙 假牙 咀嚼功能 牙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