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口腔癌多年的平先生,由於癌細胞侵襲骨頭,下顎骨已嚴重變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幫患者解決臉部重建問題,也避免傳統術後會出現的咬合不正問題。
口腔癌是相當難纏的病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吳家佑表示,58歲的平姓患者在5年前確診得了口腔癌,接受治療後,沒想到年初腫瘤復發,還侵犯到右下顎骨。
吳家佑表示,以平先生的狀況,右臉頰必須要全部切除,右臉下顎骨也有一半必須要處理,但傳統手術複雜難度又高,需切除後再利用小腿骨重建下顎,由於醫師的視角在手術時會有落差,術後最常出現咬合不正問題。
北醫使用3D列印技術已有兩年半,因此醫療團隊先利用3D列印,製作出患者的下顎骨模型,並模擬手術過程,讓手術時間從原本的10小時,降為8小時,且術後完整保持下顎外觀及牙齒功能。
平先生說,這次手術他只在病房躺了一周就出院,術後恢復比他預期的好,保有顏面外觀,現在除了不可以吃太硬的東西,其他飲食都沒有問題。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