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陳先生正在備賽人生第一場超級鐵人三項,近半年來幾乎每個月參加一場馬拉松,平均每周跑量約70公里,但最近訓練後腳底出現疼痛的感覺,特別是增加跑速時或早上剛下床時較為明顯。
跑步是一項健康的有氧運動,在跑動過程中,會出現單腳支撐全身重量的階段,人體的「避震器」─足底筋膜,會協助吸收地面的衝擊力。
假設承受過多或反覆的外力,且外力無法平均分散下肢各關節,過多集中在足底筋膜,就會造成腳跟或腳底不適。
跑步著重於跑姿與跑鞋,通常跑姿與身體狀況、習慣有關,需要一小段時間讓自己改變,跑鞋挑選有4建議:
跑鞋挑選4建議
1.依照跑步總公里數替換跑鞋。購買時可多留意跑鞋建議總公里數,各廠牌、設計款式不同,大約300公里到600公里。
2.依照跑步地面材質,穿著合適的鞋底。雖然競賽鞋會選擇輕量化款式,但如果平常訓練在比較多的柏油路和水泥路屬於偏硬的路面,可選擇避震功能為主,底較厚、有氣墊類的鞋款,可提供腳掌較好的保護。
3.比賽用鞋替換下來後,也可以平常練跑使用,減輕腳底負擔與壓力。
4.雖然過度厚實、彈性的鞋底可以推動跑者向前進,但較適合有良好的平衡與足踝穩定度的跑者。
除了跑鞋穿起來舒適,有考慮尋求醫療協助或強化訓練時,可留意3重點:
足底筋膜炎診斷3重點
1.清楚了解自己最不舒服的部位,概分為腳底、腳後跟、腳踝內外側。
2.在什麼跑步情境下會增加或減少疼痛?大約跑幾分速,休息時會有明顯差異?
3.練跑或比賽時的鞋子,可以帶著或是把鞋底拍下來,提供治療參考。
‧泡麵液態湯包先放、後放味道有差!日大廠揭密:忠實還原美味
‧65歲退休男存款千萬仍替兒子麵包餐車打工 賺不到2萬也開心
‧68歲夫妻投資600萬女兒家同住 最終「老本和親情」全賠上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