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醫院骨科醫師朱唯廉根據內政部統計指出,民國102年女性平均35到39歲產下第一胎人數,是10年前的2.5倍,如果女性先天骨質密度低,晚婚又晚生育的結果,更會增加日後罹患骨鬆症的風險。
日前國健署公布「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內19歲以上女性,近98%每日鈣質攝取量不足,而且,內政部也公布女性平均初婚年齡是29.5歲,35到39歲產下第一胎的人數,是10年前的2.5倍。
朱唯廉指出,性別、懷孕、哺乳、年齡、藥物、荷爾蒙等,都是骨鬆的危險因子。女性先天骨質密度較低,35歲後骨質每年流失約1%,在哺乳期間則增為1~2%,停經、懷孕期間是3~5%。因此,若晚婚、晚生育,便會提高骨鬆風險。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0到65歲女性,有四分之一患有骨鬆。骨鬆容易造成髖關節骨折,其併發症造成每年22%到32%的死亡率。
雖然骨質會隨年齡增長逐漸流失,但只要妥善控制、照護,便能減緩流失速度。朱唯廉提醒,補鈣、運動、日曬、篩檢缺一不可,民眾可從日常生活補充鈣質,建議多攝取高鈣食物,如豆漿、小魚乾、乳製品、深綠色蔬菜等,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而降低鈣質吸收。
為減緩骨質流失,朱唯廉建議可進行如慢跑、健行、爬樓梯等負重運動,但關節炎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在日曬方面,建議每周約3次以上、每天15分鐘的日曬。篩檢部分包含「骨密度篩檢」與「骨折風險評估」,骨鬆高危險族群,建議每年檢查一次;若是一般民眾,則可每兩年進行一次檢查。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