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30歲張姓女子體重才38公斤,她長期防曬、減肥,一次穿高跟鞋下樓梯時扭傷,就醫發現竟骨折,才知自己患骨質疏鬆症。亞東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宗慶表示,BMI小於18、缺乏日照、飲食又不均衡者,是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族群。
據了解,張姓女子身高155公分,BMI值16,長期在電腦桌前工作,缺乏運動,又討厭牛奶;「過瘦的人比過重的人更容易患骨質疏鬆」,林宗慶指出,骨頭生長需重力的刺激,張姓女子缺乏骨頭生長的重要因子「鈣質、維他命D」,才罹患骨質疏鬆症。
林宗慶提醒,過度減重者也會促發骨質疏鬆,過度節食影響鈣質的吸收,若又服用利尿劑等藥物將阻礙骨骼形成,此外,女性若長期月經不規律,骨骼缺乏賀爾蒙保護,也易患骨質疏鬆症。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於2013年數據指出,「台灣人髖部骨折比例全亞洲第一」,起因於對骨質疏鬆症病識感太低,年齡層還逐年降低,提醒年輕人注意日照量、運動量、飲食均衡。
林宗慶指出,預防骨質疏鬆可從補充日照、調整飲食、搭配「負重性」之運動做起,多吃深色蔬菜、深海魚類、蛋奶類以補充維他命D、鈣質,並多從事健走、爬樓梯、跳繩、爬山等運動。
【2014/11/0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