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台灣老人人口比率急遽增加中,2018年將達14%,成為高齡社會,2025年更高達20%,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化帶來的疾病、身心功能的退化,令很多家庭在面對長者失能、失智需照顧時,幾乎是全家總動員、手忙腳亂中安排處理照顧、醫療護理的問題。最近即將出版的《無壓力,老後照護大百科》一書,提供許多正確且輕省的銀髮照顧方法,
王天明博士以多年的實際照護經驗,整理老後照護上的問題,從日常生活起居照護、慢性病照護、緊急狀況的處理、認知障礙的應付,到照護者自我的調適及健康管理等,有詳細的解說與對策,可說是一本老後照護的百科全書,
其中令兒女最感困擾的是如何預防臥床老人的肢體攣縮,以下分別以精彩的圖說來示範臥床中的運動,有助於子女在照顧臥床老人時輕鬆上手。
預防肢體攣縮的照護
攣縮是指身體長期不動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僵直。如果發生攣縮,不只是於長者,對照護者也是很頭疼的事。為了預防攣縮,每天都要努力讓肢體、關節動動。即使是臥床不起的長者,也最好坐起來運動。與其臥床使僵直的肢體勉強運動,不如讓長者坐起來。只要坐起來,就比躺著好,有許多肌肉、關節就會活動起來,運動的效果也好很多。
只是長期臥床的長者突然起床有時會有危險,要嚴密注意長者有無疼痛和面色改變,在護理用床抬起上半身時由於頭下有枕頭,則起不到運動的效果,枕頭要放在肩膀下方。
【手指、手腕的運動】
【頸部運動】
【肩部運動】
【腳趾、腳踝運動】
【腰部軀幹的運動】
【腿、膝蓋、髖關節運動】
【臥床中的運動】
無論自己運動或照護幫助下的運動,都應當注意以下事項:
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臉色,有無不舒服,食慾等有無異常。如有問題,應當中止或減輕運動量,要隨機應變。有些長者不適於運動量,所以之前要聽醫生的意見。
飯前飯後不要運動。應當在照護者和長者都適宜的時間運動。初始時間短些,漸漸延長,最終以30分鐘為宜。
排便後再運動。
運動前更換易於運動的服裝,運動後注意擦乾汗水。
緩慢進行,有時照護者以為很慢,長者卻覺得受不了。
如果長者感到疼,立即停止。
順便進行身體的運動,以促進內臟功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