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一名45歲婦人乳癌治療後,因淋巴水腫,左上臂到手掌都,腫脹疼痛,甚至不能彎曲、一碰就痛,沒辦法好好工作與睡覺,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復健醫學科醫師鄧復旦採用震波創新療法,為她消腫,不僅末梢循環變好,腫脹程度也明顯改善,與右臂相比,手圍從相差2公分半到縮減至1公分內,解決長期困擾。
羅東博愛醫院指出,這名婦人前年(107年)發現乳癌後,手術切除左側乳房,並積極接受化療與放療,雖然身體狀況逐漸恢復,但去年接受放射治療時,左側上肢出現淋巴水腫,整隻手臂到手掌都呈現浮腫,與健康的右手臂相比,手圍整整相差2公分半,既不能握,也無法活動,更痛到晚上睡覺都不安穩。
婦人自從左手臂出現淋巴水腫後,每周會花2到3天回醫院復健,但水腫的程度嚴重,傳統復健效果有限,副院長鄧復旦了解訴求後,以體外震波儀治療,每2到3周1次,每次30至50分鐘,緩解水腫效果極佳,讓沒時間運動與按摩的婦人感覺輕鬆省力。
羅東博愛醫院指出,通常乳癌病人在手術前,若發現癌細胞已移轉到腋下淋巴,外科醫師在執行乳房腫瘤切除的同時,會同步進行腋下淋巴根除手術,並於術後立即轉介復健科指導復健運動,降低淋巴水腫發生率,一般若積極復健,可有效降低淋巴水腫的發生機率,否則病人仍需搭配穿著壓力衣、定期復健、溫和運動與居家徒手按摩促進淋巴引流,才能緩解淋巴水腫。
鄧復旦表示,這名婦人就診時,上肢腫脹變形、皮膚緊繃、膚下組織呈硬化狀態,恐有蜂窩性組織炎疑慮,但隨著震波持續治療,不僅末梢循環變好,腫脹程度也明顯改善,與右臂相比,手圍從相差2公分半到縮減至1公分內,可說為體外震波儀的創新應用。
羅東博愛醫院指出,體外震波儀原本應用於泌尿道結石治療,在復健科的應用上,則是針對關節炎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鄧復旦副院長針對癌症病人進行淋巴水腫治療屬於臨床上的創新應用,預估未來將可造福更多癌症術後病人,減輕因淋巴液蓄積所造成的脹痛不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