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只是單純五十肩?還可能是這13種相似和併發疾病
因為看過太多頑固型五十肩肩友,非常能夠體諒家屬看見自己的親人手一動就痛,又連續好幾個晚上被痛醒的樣子,於是問了親友、網路上查找,終於千里迢迢下定決心到我的門診一次解決五十肩的問題,本以為「專治五十肩」的醫師,可以一眼就看出來是五十肩,沒想到還是需要做這麼仔細的肩部評估,視聽扣觸影像學一樣都沒有少。
我微微笑了一下,很感謝家屬這麼肯定我的五十肩治療經驗,是的,五十肩真的很好診斷,許多肩友透過簡易的線上小測試,也能夠初步看看是不是五十肩,但對於一個醫師而言,除了「是」什麼,「不是」什麼,更為重要,因為疾病常常結伴同行,更不用說五十肩友常見的肩頸硬邦邦,可是有許多疾病都有類似的症狀喔!
以及,若是其它內科疾病引起的五十肩,自然在後續的治療及協助上,跟一般五十肩大不相同,需要更個別性的運動及營養指導,當然要細細分辨啊!
類似或是常合併出現的肩頸緊繃疾病
上次跟各位分享過肩痛除了「五十肩,常見的還有另外9種診斷」,這次來跟各位談談,有那些疾病會產生關節疼痛以及睡眠問題,或是常跟肩頸問題併發的診斷吧,這次一樣是用許宏志醫師在〈疼痛完治:認識痛、緩解痛、遠離痛 〉整理,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啊!
肩頸肌筋膜疼痛症
根據許醫師的文章,久坐久站的上班族、低頭族、平板族,都是此疾的好發族群。此疾的特色是喜歡「按摩吃重鹹」,特別喜歡大力一點、深一點的指壓,常會有頭痛、想吐、胸悶等多重表現,也常會被以為是心臟疾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
症狀一樣有關節疼痛及發炎,同樣會產生壓痛,屬於自體免疫的疾病,好發在好發在手部、手腕、膝蓋和踝關節,肩膀發病機率較低,但仍有案例。
紅斑性狼瘡
也是自體免疫疾病,但跟樓上的類風溼性關節炎不同,此疾好發在大關節,次為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臨床症狀為骨頭及關節疼痛及活動範圍受限。
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
症狀是近端肩與髖關節疼痛,在年長的患者身上較為常見,可以透過抽血檢查血液紅血球沉降率做判斷。
多關節骨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指的是關節軟骨耗損,少了軟骨緩衝,變成硬骨互磨,當然很痛。用X光就能看到關節退化,肩部的骨關節炎,常見在年輕時扛重物的勞動工作者身上。
多發性肌炎症
症狀表現是對稱性上下肢近端(上臂和大腿處)會有肌肉無力的現象,有時五十肩肩友有會覺得手沒力,但通常是單側,不是對稱。
甲狀腺功能低下
五十肩肩友常因為睡不好,夜間壓痛的原因,有容易疲勞、嗜睡,再加上手痛不愛活動,造成體重增加,而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會產生這樣懶懶的狀態,而甲狀腺功能好壞,與五十肩也有關係。
副甲狀腺功能亢進
肩頸肌肉緊繃,常會造成病人感到噁心想吐,睡眠不足也容易造成疲倦、高血壓,這些症狀跟「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有部份重疊。可以參考馬偕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標示出的主訴:
●你會一直感到沮喪或者疲倦。
●你身體的任何部分會疼痛。
●你會心口悶熱(因為血液中過高的鈣濃度引起胃製造過多的胃酸)。
●你會噁心、嘔吐,腹(胃)疼痛或便秘。
●高血壓。
睡眠呼吸中止症
夜間睡眠壓痛是五十肩肩友常醒來的原因,並不是每位肩友都會典型得感到疼痛,而是一種怪怪的,覺得該起來活動的感覺,而睡眠呼吸中止,也會喚醒身體,中斷睡眠喔!
庫欣氏症
肌肉無力可能因身體不活動和低鉀血症而惡化(1),以及 II型肌肉纖維萎縮(2),讓四肢的活動度下降,亦是肩部疾病的高危險群,典型症狀是水牛肩,中央型肥胖(肚子大而四肢細),以及疾病造成的骨質疏鬆可引起背痛,及肋骨、脊椎的壓迫性骨折。
愛迪生氏症
腎上腺皮質素分泌過多是庫欣氏症候群,分泌不足是愛迪生氏症(比較參考),兩者都會有骨質疏鬆症以及肌肉無力而引起骨骼肌肉的問題。此疾的會有長期而慢慢惡化的疲勞、肌肉無力,會產生食慾喪失而後體重減輕,還會有骨質疏鬆急性的腰痛、背痛甚至骨折狀況。
多發性硬化症
是一種中樞神經,因為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發炎,產生塊狀的髓鞘質脫失的疾病,大多數的症狀是突然的麻木感、無力以及步履不穩,之後慢慢轉變成慢性的表徵,在運動方面的影響,常見的有肌肉痙攣以及僵硬,肢體無力,甚至下肢偏癱。
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也會造成肩頸緊繃(這不是五十肩,而是頸神經根壓迫),與五十肩最明顯的差別是角度的限制,五十肩因為是關節卡住,手舉不高,但神經壓迫則無此問題。
以上簡單介紹幾種,當醫生們在門診聽到病人說「肩膀痛」時的內心小劇場,若是醫師希望您或家人多做點檢查,沒有立即給予診斷,請理解我們可能是正在翻閱腦中的教科書,仔細的幫各位找出更核心的問題,才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啦!

許嘉麟醫師
復健專科醫師,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復健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暨住院醫師。
醫療專長:肩部整合治療、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肩關節囊擴張術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8歲童車禍腿骨折長短腳 這技術助他無須拐杖即可行走
換人工膝關節後想及早復原 治療師建議這3招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醫病天地/婦左肩肌腱鈣化 震波治療解痛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婦人腰痠背痛到不行才揪出骨鬆病因 花5年救回骨質
刺青師傅長期彎腰下背痛 水冷式射頻解痛術改善疼痛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運動傷害當下該冰敷還熱敷? 醫:有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走路常踢到地板、半蹲無力,肌無力警訊!2招測試下肢肌力夠不夠
跑步出現「跑者膝」疼痛困擾 學會這三招明顯改善
女子下背痛長期無法入睡 原來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退化性膝關節炎別急著開刀 先讓醫師試一試這方法
全身痠痛可以推拿、整骨嗎?骨科醫師:4種情況不建議!嚴重恐脊椎骨斷裂
移工做脊椎手術 匿名恩人幫大忙
醫病天地/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超音波導引注射改善
醫病天地/9旬嬤跌倒骨折 骨鬆症害的
醫病天地/騎單車騎到手麻 原來手腕尺神經損傷
健走會讓小腿變粗? 醫揪「常見錯誤」:走來走去不算運動
阿嬤髖關節退化難走路 醫師一招治療重拾走路樂趣
蹲跪盤腿坐易退化性關節炎!預防關節退化,4件事平常就要做到
健身完請人推壓竟致骨裂 復健醫:運動後拉筋自己來
8旬嬤1周跌2次骨折開刀!醫師公開「常跌地點」教保命防跌
驕傲的翹臀痛到睡不著!33歲女確診梨狀肌症候群
預防脊椎側彎?專家傳授簡易居家脊椎矯正3運動
前十字韌帶斷裂一定要手術嗎?醫師:這個情況建議開刀
年輕運動員膝韌帶再斷風險達28% 蘇麗文:復健一輩子
高齡髖關節骨折一年再住院率達64.5% 醫師教你這麼做
膝蓋老了嗎?這類族群看過來 1分鐘自我檢測馬上知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春天最容易胃食道逆流!醫揭「火燒心」地雷:吃太飽、吃太快都NG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