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范榮達/整理】
病例:小天去年升上國中一年級,在學校健康檢查時,蹲下動作明顯比他人搖晃不穩定,甚至有往後跌倒的情形,校方建議他到醫院檢查,診斷出是臀大肌攣縮症,經持續配合物理治療師的復健治療,目前蹲下時會跌倒的狀況大有改善。
苗栗市大千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陳逸虹:臀大肌攣縮症俗稱青蛙腿或青蛙肢症,常因臀部的臀大肌受傷,發生纖維化所致,1986年到1988年的發生率平均1000名學齡兒童,約17人會被診斷出臀大肌攣縮症。
盛行原因與時代背景有關,當時打針部位多集中臀部,兒童時期反覆接受臀大肌注射藥物,尤其是青黴素等抗生素,導致臀大肌攣縮症,政府因此規定這類型的藥物,必須在包裝註明禁止施打在兒童臀部。
近年來,醫療方式及藥物的改變,臨床因為注射導致臀大肌攣縮症的比率大幅減少,若有發現病例,大多數是先天性的問題,小天就是典型病例。
臀大肌纖維化造成大腿活動度受到限制,髖關節彎曲、內收或內轉時,臀部肌肉與軟組織反覆磨擦刺激增厚,長期造成兩腳掌無法同時貼地併攏,蹲下身體重心因往後移,有往後跌倒危險。
除了蹲姿困難,臀大肌攣縮症可能影響兒童骨骼發育,如骨盆傾斜、髖關節外翻及假性長短腳,如果沒有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建議無須治療。
目前治療方式有熱療、被動牽拉徒手治療與手術治療,多數青蛙腿的兒童在復健科醫師的追蹤,加上物理治療師的運動治療,都能與常人無異。
青蛙腿容易與蹲姿不良或阿基里斯肌腱攣縮(根腱攣縮)混淆,有3種簡單的檢查方法可以確認,包括大腿外展、外轉,髖關節才能屈曲至最大角度;髖關節屈曲至最大角度時,大腿無法內收、內轉;大腿在正中位置時,髖關節屈曲小於120度。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