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一名15歲國中生打球時發現腳後跟疼痛不堪,誤以為是運動傷害,找中醫推拿「喬」骨頭治療,但疼痛一直沒有好轉,到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表示,關節炎大多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比男性多。但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很大部分為遺傳造成,非常年輕就發病,民眾應謹慎。
每年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今年主題提倡患者要多「活動」。高雄長庚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英州表示,不少關節炎患者怕痛不願活動,最後會讓骨頭變形甚至導致終身癱瘓,提醒患者當關節炎獲得控制後,應該適量活動,越動身體越靈活、越輕鬆,可避免骨頭、肌肉痙攣萎縮。
陳英州表示,一般打球劇跳彈跳、棒球投手手臂過度運動,都容易得關節炎,但更多患者因為年紀大、骨頭軟骨退化,骨骼長期相互摩擦造成疼痛、行動不便或僵硬。
另外,有些人因為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導致骨頭僵硬、變形造成行動不便甚至癱瘓,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性關節炎等,這些疾病多是遺傳導致,患者很年輕就發病,並非老人專利。
陳英州表示,粗估各式關節炎患者約占台灣總人口的六分之一至七分之一(約300萬人),民國60、70年就已發病的早期患者,早年僅能靠藥物止痛,或不斷開刀除去關節增生部位,因此許多年長患者反覆開刀,但骨頭仍持續退化直到癱瘓。
但現在醫學進步,一些生物製劑與口服藥物可將免疫疾病控制,讓疾病幾乎在體內沒有活性,減少關節組織增生,也減輕疼痛與變形,患者仍可過正常生活。
醫師提醒,關節痠痛千萬別只以運動傷害帶過,若早上起來腰酸、半夜骨頭酸到痛醒,或早上起來手腳緊緊的不靈活、舉不起來,休息過後仍無法改善,就應該到醫院抽血、照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治療可有效控制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