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70歲梁女士彎腰搬花盆,之後腰部竟痛到直不起身來,以前只要躺個幾天,熱敷貼藥就會好轉,沒想到這次愈躺愈痛,直到感覺大小腿麻木,家人才緊急將她送醫,經X光檢查,發現腰椎第四、五節受傷。
脊椎壓迫性或裂縫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見退化性疾病,原因與骨質疏鬆有關。脊椎承受全身重量,當骨質疏鬆,可能將椎體壓扁或產生裂縫,一般常發生在脊柱,臨床表現以慢性持續性的腰背痛居多,嚴重者可能導致臥床不起。此外,股骨也常易發生壞死或骨折。
就中醫而言,本病屬於中醫學「骨萎」的範圍,其主因為腎精不足、髓液不充、筋骨失養所致。由於腎氣的衰盛對筋骨生長有重要影響,中醫常使用補腎、生髓壯骨法來治療。
臨床上,中醫將患者分成兩種類型,腎陰虧虛型常見腰痠背痛、兩膝痠軟、面紅顴赤、手足掌心烘熱、心煩失眠、口燥咽乾,可用「知柏壯骨湯」治療,以滋補腎陰、強壯筋骨。
腎陽不足型患者除腰背痠痛、膝腿痠軟、還會怕冷、手腳容易冰涼、面色蒼白、疲倦無力、小便頻繁等,可用溫補腎陽、生精填髓的中藥「桂附壯骨湯」來緩解。
要注意的是,停經婦女及老年男性都是該病高危險群,若有不明原因的腰痠背痛,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千萬要保重自己的「老骨頭」。
至於預防,最重要的還是要多做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多吃些含鈣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等,都有助於降低或延緩脊椎疾病的發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