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林進修】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粘黏性肩關節囊炎」,這是長期姿勢不正確,或長時間從事某種固定動作後,肩部疼痛難舉的一種毛病,好發於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和操持家務的婦女。
從中醫觀點看五十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張志杰表示,就中醫觀點而言,內在氣血不足,比如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會導致筋失濡養,風寒濕邪氣乘虛侵襲肩部經脈,造成氣血阻滯,筋脈凝滯,或是外感風寒濕邪及外傷筋骨失治,引起功能退化造成不適。這種毛病常發生在50歲左右的中年人,因此才簡稱為「五十肩」。
理筋推拿 再配合針灸治療
五十肩常因肩關節囊發炎導致粘黏,引起肩關節部位疼痛和關節活動度減少。疼痛和僵硬兩者常互為因果,越痛越不敢動,越不動就越僵硬,越僵硬又越疼痛,因此造成惡性循環。張志杰說,中醫治療五十肩,除了中藥內服外敷及中醫傷科的理筋推拿外,若能配合針灸,效果將更為顯著。
中藥內服可以縮短療程,加速五十肩的痊癒;中醫針灸治療則可疏經活絡,通調氣血,減輕疼痛,加速組織的修復及關節正常活動。下針常以肩三針和條口透承山等特效穴為主,如果不敢針灸,也可單獨採用中醫傷科治療來緩解病情。
傷科推拿時,可先在患部及周圍施以滾法治療,合併施以患肢的外展外旋及上舉內收等動作疏通經絡,讓鬆弛肌肉改善循環。接下來,可在肩前及肩後作按、揉、摩、彈波等動作,再揉摩三角肌,由上而下數次。
張志杰表示,五十肩急性期的治療原則為疏筋活血、通絡止痛、消腫消炎,推拿手法要非常輕柔,過重恐導致關節損傷,使黏連加重。到了黏連期可改用熱敷按摩、旋轉關節鬆解黏連,滾法、按法、按揉法、拿法、搖法、搓法、抖法等都是可選用的療法。
一旦進入緩解期,則應改以舒緩柔筋手法,活化肩膀周圍組織。張志杰認為,五十肩雖不是致命疾病,外觀也常看不出來,但常會引起疼痛與動作困難,造成生活起居上很大困擾,還是要積極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