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摘自采實文化《修復關節炎28天計畫》,作者佩特拉.布拉赫特, 羅蘭.利伯沙–布拉赫特】
耗損的軟骨能夠再生嗎?
現在就讓我們來討論一個接受過正規醫學訓練的醫師都會給予否定答案的問題:磨損的關節軟骨能夠再生嗎?難道患者該聽天由命,放棄關節炎治癒的希望嗎?近年來,對此問題的討論聲音逐漸多元,因為推崇自然療法的醫師與治療師慢慢開始認為,軟骨再生是有可能的。
我們應該要先了解,為什麼受過正規醫學訓練的醫師會對此抱持否定的態度。我們認為,因為這些醫師所代表的便是正規醫學的思維,而正規醫學訓練告訴他們這是不可能的。基於此原因,他們在檢查與治療患者時,便忽略了這個可能性。這些醫師在檢查患者身體狀況時,用的是X光,他們透過X光檢查關節腔,並看見增生物及其他被視為阻礙的關節變化。同時,患者又感受到強烈的疼痛,直到某個時間點,醫師們認為沒有別的辦法了,只好建議他們更換人工關節。
這些醫師不認為關節腔的空間會再擴大,也不認為增生物會消失,更不認為疼痛會逐漸減緩,直到最後完全消失。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根本不認為使疼痛消失與使關節軟骨再生是有可能的,也因為他們認為,如果關節炎與關節疼痛患者的病況能夠自動好轉,他們就不用再去求醫了。
◎受正規醫學訓練的醫師審視病況的想法受限,他們僅透過正規醫學的思想診治患者。
看不到就不代表沒有
我們可以理解醫師與治療師對於關節軟骨再生的忽視與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有不同的見解,但他們若知道我們在首次療程便能減輕或完全解決患者的關節疼痛問題,便不會固守己見。當然,療程在此尚未結束,只是證明了疼痛生成的原因是肌肉與筋膜的過度緊繃。要長期擺脫關節炎問題,便需要持之以恆地進行利伯沙與布拉赫特運動。
正規醫學訓練使醫師們(尤其是骨科醫師)透過不同的視角埋首於診斷患者的病況,他們深信透過研讀X光、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的結果可以找出關節炎形成的原因。
他們從未考慮正規醫學訓練以外的其他可能性,也不認為自己會因此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因素,只是日復一日地用同樣的方法診療每日醫院中成千上百的患者。
所以這些醫師到底忽略了什麼?他們「忽略」了從X光中看不見的肌肉與筋膜緊繃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他們認為「看不見就代表沒有」。從這些檢查結果中能見到的僅是肌肉與筋膜緊繃所導致的負面結果,而看不見的緊繃問題則被完全忽略了。
能夠理解嗎?關於肌肉緊繃的跡象實在太多了。許多接受培訓的醫師告訴我們,他們因為在手術中需要於關節間騰出空隙,有時需要順著患者的肌肉紋路將其切開,因為肌肉實在太緊了。幾乎所有這些患者在進行測試後,都在關節活動範圍表現出了「受到侷限」的問題。
我們要給予醫師們多點諒解,因為他們在醫院與診所中的看診負荷量實在太大,以至於僅能透過經驗與直覺做出判斷,無暇靜下來思考。我們曾對醫師做過關於人工關節換置手術的問卷調查,超過8成的醫師都希望患者能夠先接受保守治療,而非直接進行手術。
軟骨再生在大多數的案例中都是可行的
所以軟骨真的能夠再生嗎?我們可以直接了當地給予您肯定的答案,更可以說,否定的答案甚至與生物醫學理論相違背,因為身體中的所有部位都能夠再生。不過,這當然是有極限的,例如在意外中破壞或撕斷了的肌肉組織。儘管如此,關節一旦受到毀損,再生的機率就算有,也得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且必須耗費龐大的精力。比這再更嚴重的的案例可能就得祈禱奇蹟出現了。
對於類似關節間空隙增加的討論與研究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充滿爭議的,幾年前才有研究顯示,幹細胞(亦即所謂的先驅細胞)在一段時間後就會轉換成軟骨細胞,卻會在某個時間點終止。我們猜測,其中的原因與身體因關節炎而停止進行軟骨再生是相同的。您了解我們的意思了吧?沒錯,就是因為壓力施加於在吸收養分時必要,卻無法進行活動的關節軟骨。
◎幹細胞會因過大的壓力而中止再生活動
一則具有說服力的荷蘭研究
我們要感謝講求實際的荷蘭科學家,他們終結了這個爭論已久的討論。烏特勒支大學的醫學中心於2011年證實了,受損的關節確實可能再生。顯然那些醫師們的想法和我們相同,因為他們想出了一個方法,進而透過外力緩和受損軟骨處的關節炎。接受測試之患者在膝關節都有嚴重到幾乎難以忍受的關節炎與關節疼痛問題(20%的關節部位都已完全磨蝕)。
這些患者在大腿與小腿處會被植入1支以8支金屬條構成的支架,藉以將膝關節在2個月內撐開約5公釐的間距。您在此期間可以正常行走,而輕巧的支架會隨著運動的頻率在關節縫處產生波動。透過關節放鬆與壓力減輕確實能夠刺激關節再生,並於此短時間內進行新關節軟骨的重建。此外,疼痛程度亦能獲得明顯的改善,甚至能將其完全擺脫。
在荷蘭科學家提出此理論後,醫界當然產生了強烈的反彈並提出反駁。然而,仍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後1年仍未完全擺脫疼痛,但核磁共振的結果顯示,膝蓋中的軟骨確實有持續在生長。儘管如此,醫界仍就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直到2016年的更新資料發布後,他們才逐漸開始接受。經由測量,患者的關節軟骨厚度在接受了2個月的治療後確實有增加,甚至還厚於接受治療前的狀態。讓我們給這些荷蘭醫師們一點掌聲吧,終於有人第一次成功地透過事實終止這項爭論了。
◎荷蘭研究指出,關節軟骨確實可能再生。
軟骨如何再生?
研究指出,軟骨再生能夠透過2種方式進行。第1種是幹細胞(亦即所謂的先驅細胞),它們會從脊椎游動至軟骨附近,以促使該軟骨再生。第2種則是從磨損軟骨的周邊區域進行,就像一排房子被摧毀了,重建工作會沿線進行。
然而,此研究結果仍無法使正規醫學支持者完全信服。即使結果顯而易見,仍有反對者認為,關節再生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不認為軟骨的自我再生有獲得證實。儘管幹細胞游動至軟骨附近已被證明,但他們仍不相信幹細胞能夠自動促進軟骨再生,因為單憑幹細胞是無法使軟骨再生的。這些人缺乏一個觀念,亦即修復活動之所以遲遲沒有進展,是因為關節軟骨所承受了過大的壓力所致。在排除此問題前,修復工作是無法正常進行的。
若符合先決條件,軟骨便能再生
那麼我們的運動療程到底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您可以放心,它絕對值得你投入時間與精力。若擺脫疼痛的目標仍無法提供給您足夠的動力,那麼擺在眼前的磨損關節再生可能性應該可以。想想看,只要僅僅8週的時間便能緩解關節軟骨所承受的過大壓力,並使軟骨進行再生。
當然,裝上荷蘭科學家所說的那種金屬支架並不會相當舒服,且會產生發炎反應。別不用擔心,要解決這些反應不但不用動刀,甚至還相當簡單,您能想像嗎?他們解決壓力的問題就是直接將負重提起來,真是太天才了。如此一來,新生成的關節軟骨便不再會受到破壞了,真是一個好主意。
用利伯沙與布拉赫特運動取代金屬支架與開刀
想必您已經曉得在此將提及的解決方法是什麼了。沒錯,就是我們的運動,因為它就是能使您的關節獲得長期放鬆,並能確實舒緩受到壓迫的軟骨。對於其增加關節間空隙的功效,我們先前已經提出了證明。我們曾對10組進行膝關節緊繃程度正常化實驗的受測對象進行大腿與小腿間關節空隙的測量,而結果顯示,在進行完首次療程後,間距平均增加了2公釐。
這個結果展現出了不同的可能性。您可以想像,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長期進行此釋放關節壓力的運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軟骨可能會回復到以往的厚度,並進行生理平衡調整,接著您就達到目標了:長期擺脫關節炎與關節疼痛。前提是,您也必須長期且規律地進行運動。
對於關節如何再生的爭論終於能夠有一個好的結果了。所有能對患者產生益處的療法都該投入,並使其廣為人知。畢竟終止疼痛就是所有患者的心願。還有一件事要請您注意,就是本身要有足夠的幹細胞能夠進行支配使用。我們該填入關節的是自身細胞,而不是脂肪類的物質。
荷蘭研究中擺脫疼痛的方法
該怎麼解釋荷蘭醫師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或擺脫疼痛的方法呢?若你問他們,他們大概會說:「當然是重建軟骨啊。」但我們知道,能做的只有間接幫助軟骨表面再生。依據我們的理論,將關節相互拉開會對其週遭的肌肉與筋膜產生連帶影響(就是那5公釐的距離)。因為它們圍繞在關節周遭,並一天24小時,並持續8週維持拉長的狀態。然而,只減輕肌肉與筋膜的緊繃程度並不足以滿足所有軟骨重建的條件,腦中針對關節炎所發出的疼痛警訊也必須同時停止才行。
身為讀者的您看出端倪了嗎?沒錯,當肌肉拉長的狀態恢復後,患者日復一日活動的惡習若未改變,還是會回到產生關節炎的起點。然而,我們的運動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您不用動手術、不用裝金屬支架,也不用承受發炎之苦,卻能夠達到同樣的功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