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發生梨狀肌症候群,可能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中醫師郭力豪表示,梨狀肌症候群又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過度的運動、跑跳、走遠路、長久站立或髖部扭閃時,梨狀肌可能發生痙攣,使坐骨神經被擠壓、扭轉;或是梨狀肌損傷發炎,波及坐骨神經,都會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現象。必須透過進一步的理學檢查等方式,才能夠加以鑑別。
中醫師郭力豪表示,坐骨神經會經過臀部處一條稱為梨狀肌的肌肉下方,但是有少數人會有正常的變異,而使坐骨神經在通過梨狀肌時,呈現不同的解剖型態。平常活動時,包括過度的運動、跑跳、走遠路、長久站立或髖部扭閃時,梨狀肌都可能發生痙攣,使坐骨神經遭受擠壓、扭轉;或是梨狀肌損傷發炎,波及坐骨神經,都會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現象。通常在梨狀肌的部位會有壓痛和放射痛,有時也可能觸摸到條索狀的隆起。
梨狀肌症候群與坐骨神經痛可透過特定檢查手法加以區別。中醫師郭力豪表示,臨床上會配合理學檢查加以鑑別,常用的方式為直抬腿試驗,若呈現不疼痛的陰性反應,則可以懷疑是梨狀肌症候群所造成的;若是呈現疼痛的陽性反應,就可以假設是發生腰椎間盤脫出,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病變。
郭力豪醫師表示,因為臨床上兩者的表現相似,從患者的敘述上並不容易分辨兩者的區別,需以理學檢查來鑑別兩者,常用的技術為直抬腿試驗,這個方式原理,是利用引發下背部和腿部疼痛,再藉由患者表現來判定其致原因。
不過梨狀肌症候群和第四、五腰椎間盤脫出的直抬腿試驗,都會出現疼痛的陽性反應,因此還需要加上配合進行良腿直抬腿試驗,來進行進一步的驗證,若呈現不疼痛的陰性反應則可以懷疑是梨狀肌症候群所造成的疼痛。
醫師指出,若是呈現疼痛的陽性反應,就可以假設是發生腰椎間盤脫出,病變佔據神經根路徑的空間,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病痛位置。這是一種簡易區分兩者之間的檢測方式,可以提供參考。
但若要進一步確認腰椎間盤脫出狀況,則必須配合現代醫學的肌電圖或相關的影像學等檢查輔助,來加以確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