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約有2至3萬人因關節退化或病變置換人工關節,但約一成進口人工關節,尺寸不符國人需求,難免在植入後鬆脫或裂開,必須動二次手術;所幸,國內已開發出符合台灣人體形為基準設計的人工關節,讓醫師在手術時更精準選擇適合病人的尺寸。
花蓮慈濟醫院骨科主任于載九指出,國內置換人工關節以膝關節與髖關節為大宗,比例為6比4;除退化性關節炎可能會需換置人工關節外,其他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髖股骨壞死的發生年齡層也逐漸下降。
不過,人工關節若尺寸不合,植入時可能因過小而造成以後植入物的鬆脫、或太緊甚至在植入時炸裂。于載九表示,以人工髖關節為例,東方人的股骨柄內徑較寬,加上每人大腿的粗細不同,因此選擇人工髖關節植入物就非常重要。
國內一家專門製造人工關節的廠商與金屬工業研究中心合作開發,人工髖關節增加到14種尺寸,不僅有助醫師手術的精準,也間接幫助患者減少術後副作用。他說,曾有一名英國籍的船長也慕名來台手術,術後直誇「Made in Taiwan」的人工關節既好又便宜。
【2010/01/1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