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關節退化:訓練肌肉有力 關節承重就小
「台灣關節病變者約有270萬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約有九萬人。」輔大醫院骨關節暨醫療器材副院長江清泉說。骨關節炎好發於老年族群,嚴重程度隨年紀增加,45歲以上女性因荷爾蒙變化及肌力退化,更易提早發生,年輕人也會因受傷而罹患。
致病主因 退化、使用過度
輔大醫院骨科醫師張書豪表示,骨關節炎主要影響關節內軟骨。軟骨有緩衝及潤滑作用,能讓骨骼相互滑動並減少運動帶來的衝擊力。當軟骨退化耗損,會使骨骼互相摩擦產生疼痛或變形長骨刺,發炎腫脹,增加彎曲困難度。退化還會讓軟骨產生小碎片掉入關節腔,走路或彎曲時加速剩餘軟骨磨損。
骨關節炎主要是由「退化」及「使用過度」造成,常見於承重的膝蓋及髖關節,以及手指節、頸椎、腰椎等;症狀除了疼痛,晨起會有僵硬感。疾病早期走路或承重時會疼痛,惡化後甚至連休息都感疼痛。骨骼摩擦有時會發出嘎吱聲響,自覺有症狀,建議至骨科就醫。常見危險因子有年齡、體重過重、關節損傷及先天關節結構異常等因素。
藥物與非藥物治療
診斷骨關節炎,可透過病史、理學檢查、X光、抽血、關節液檢驗等綜合評斷;治療分藥物與非藥物方向,「非藥物治療」包括減重、運動、物理治療、冰熱敷、輔具等,情況惡化才考慮手術。
●非藥物治療
減重:張書豪說,減重三至四公斤就能感受到改善。
運動及物理治療:能訓練肌力,減輕軟骨受力及關節負擔。
增加關節活動度:能促進局部關節液循環,讓關節軟骨獲得較好營養支持。
冰熱敷:有緩解關節炎效果,疼痛僵硬時熱敷,局部疼痛或發炎紅腫冰敷,可交替進行。
使用輔具:如鞋墊、支架、手杖等可減少關節負擔。
●藥物治療
可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普拿疼、藥膏等,或在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玻尿酸、PRP(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鴉片類止痛劑等。但為防範藥物交互作用,有腸胃道、肝腎、心血管疾病及藥物過敏或正使用健康食品、營養補充品,應先告知醫師。
●手術治療
關節鏡手術、骨矯正手術、關節置換等,效果不同,由醫師評估。
運動做一休一 減輕膝蓋受力
物理治療師陳譽仁說,遠離骨關節炎,「預防」最重要,得維持好姿勢、柔軟度、肌力並穩定肢體;作肌力訓練能讓肌肉有力量,動作時關節受力就小;檢視自己的站姿及坐姿,坐時避免低頭駝背,手要置於扶手或桌上;椅子要有扶手、腰最好有支撐,延伸至上背或頭部;避免坐小凳以免脊椎過彎;避免久坐與站,起身前先活動關節;檢視床的軟硬度;背痛或脊椎側彎者勿拉單槓;抬重物應將物品先移近身體再蹲下取。
解除骨關節炎的方法,第一個就是避免「關節壓力和摩擦力太大」,首要「聰明減重」,可藉飲食控制、燃燒脂肪的有氧運動達成。對的運動不會傷害軟骨,能讓關節更強壯,運動可做一天休一天,更能加速代謝。無法跳有氧可改踩有靠背飛輪,因坐墊承受體重,可減輕膝蓋受力。若不行再試試水中有氧或無重力跑步機。
第二是避免「關節過度使用」,如減少走下樓梯及下坡機會。爬山走路時可使用行走杖並穿戴護膝;加強肌力及核心也很重要,因為肌肉是最好避震器,能減少關節壓力。關節若疼痛可採物理治療舒緩,如電療、熱療等。第三是「避免受傷」,平常可做單腳站立訓練平衡感,避免跌倒而受傷。
另外,江清泉提到,民眾對骨關節炎尚有許多迷思,建議可以「膝部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指引」為關鍵字,搜尋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發佈資料作為參考。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深夜被肩頸痛醒 當心是這種疾病找上門
「藍色生死戀」小恩熙病了才變腫? 醫師這樣分析
腰痛30年治不好 還他真相終於痊癒
有觸電痠麻感可別輕忽!名醫陳適安深受此病所苦
開車遇三寶!擦撞後脖子痛…不只是扭到而是罹這個病
人醒著的時間有71%都坐著!研究教你如何避免久坐的壞處
早上下床第一步特別痛…足底筋膜炎有哪些治療選項?
愛穿高跟鞋導致壞死截趾!「拇趾外翻」釀全身歪斜、痠痛
過年煮飯大掃除太操勞 腰酸背痛演變成五十肩?
「拍打拉筋治百病」真假?醫師:不要再拉長肌肉了!
女星稱過年煮什錦菜「切成五十肩」醫師這麼說
痛風突然痛到無法正常走?足踝外科名醫:這原因引起
骨科膝關節手術 醫師:不該有年齡迷思
台南信一骨科/膝關節手術 不該有年齡迷思
高雄中正脊椎骨科/女性患者過半數是家庭主婦
高雄義大醫院/及早養膝 用久一點再換不遲
台北郵政醫院/手術成功3要素 非關自費或健保
106年「全膝關節置換術」使用「健保特材」醫療院所排行
早中晚雙腳各重複30次!骨科醫教你保養膝關節這樣做
換膝關節必知!健保或自費 關鍵在塑膠墊片
骨科權威解析:3個關鍵問題 決定何時置換膝關節
人工膝關節那一種好?健保署長李伯璋這樣分析
按摩紓壓小心!「啪」一聲 椎間盤嚴重破裂
「豬年如意操」來了! 5招強心肺增肌力
從日常生活做起!醫師教10點預防椎間盤突出
簡文仁教「豬年如意操」 簡單5動作伸展關節、強化肌肉
年終狂掃除 復健科網球肘案例增2至3成
左腳沒扭傷、摔跤卻骨折 醫師說原因跟他路跑習慣有關
年假大掃除「網球肘」病號多 「震」痛很有效
不是身體所有的疼痛都來自肌肉!物理治療師這麼說
猜你喜歡
代謝排毒不求人!中醫師教百病全消3分鐘足療按摩法
洗澡時手搓不到背?居然有「洗背神器」幫忙
為何這條神經繞遠路,連心臟科醫師動手術也得注意?
睡覺時怕暗開小燈睡會影響身體健康嗎?專家這麼說
腰痛找不到原因?醫師教2招判斷是不是退化性關節炎
女性觀察3部位 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受寒!
最新研究!打鼾聲波竟會影響頸部血管健康
這7張臉看了就討厭嗎?醫學研究:因你沒睡飽
新手媽媽 擠乳擠到「媽媽手」
網友深夜發問:女友突然會新姿勢 我該怎麼辦?
女友突然會新姿勢,該怎麼辦?網友兩性版提問引熱議
姿勢不良是脊椎側彎元兇?正睡、側睡哪一種才對?
圖解骨刺vs.椎間盤突出 6日常保健讓骨刺不來侵擾
產後抽脂塑身? 專家建議:先等1年
3大動作最傷膝蓋!骨科醫告訴你為何膝關節容易發炎
喝水都會胖…他這樣做減掉50公斤 還升任竹科工程師
爬山負重致腳麻無力 靠這療法有解
女子跳河20分鐘仍沒溺斃 「脂肪」救了她一命
尿憋太久 妙齡女想尿卻尿不出來
背癢抓不到需要「不求人」?可能是這種病作祟
許金川/B肝患者抽血肝指數正常 不代表肝沒事
手麻只是腕隧道症候群? 醫:可能是身體4大危機
慢性疼痛不要忍!忍痛1年 腦萎縮快轉20年
多看綠色能護眼?科學研究恐顛覆你的認知
女孩吃飯數米粒「自殺式減肥」瘦到25公斤模樣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