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專家教怎麼用不同呼吸法調整
其中副交感神經位於頭部和頸椎上方,以及薦骨這兩個地方。佔據背部大半的胸椎到腰椎上方,是交感神經出入的位置,負責中繼的交感神經幹從頸椎連接到薦骨一帶。
胸椎是關乎心、肺、肝、胃等機能的交感神經主要分布位置。因此,胸椎附近的肌肉緊繃會影響到自律神經,妨礙到內臟機能運作。例如:呼吸紊亂,食欲降低等。
試想,各位承受壓力或緊張的時候,背脊會不經意地緊繃,覺得痠痛不適對吧?這種狀態下內臟無法順利運作,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呼吸變急促,說不定還有呼吸停止的症狀,這便是交感神經優先運作的情況。
不同呼吸法的身體狀態
從鼻子吸氣,使腹部膨脹。再從嘴巴吐氣,收縮腹部。藉由橫隔膜上下移動,刺激自律神經達到放鬆狀態。
胸式呼吸
利用肋骨之間的肌肉活動胸腔,藉由伸展和收縮肺部的方式來呼吸。平常愛用胸式呼吸者,呼吸較容易變急促。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用腹式呼吸,有助緩解身心緊張,達到放鬆的功效。
因為利用腹式呼吸緩慢且深長地吐氣,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幫助自己放鬆情緒。
對於胸腔比較緊繃的人,我建議採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並行的「連續呼吸法」。也就是先用腹式呼吸放鬆身心,再用深沉的胸式呼吸擴展肋骨,活動橫隔膜和整體胸腔,藉以調整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
深沉的呼吸能大幅活動脊椎和肋骨附近的肌肉。而用於呼吸的橫隔膜和肋間肌等肌肉,是附著在肋骨或脊椎上,因此胸腔會配合呼吸大幅地活動。
基本上,內臟機能和血液流動,主要是由自律神經掌控。即便我們想要刺激胃部的活動,也沒辦法憑藉著自己的意識控制。
然而,呼吸是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當然平常不必去意識呼吸,自律神經也會幫助我們呼吸。但憋氣或深呼吸之類的行為,有心還是辦得到。換言之,呼吸在刻意和非刻意的情況下都能行使。
.作者:石垣英俊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03/01
我到學校去演講時,經常常對學生這麼說:「你們也許覺得母親做家事是很理所當然的,萬一母親過勞病倒了,所有家事你們就得自己來。這樣很辛苦,對吧?因此在母親疲憊時就要主動幫忙,避免母親承受過大負擔;自律神經就相當於勤勞的母親。幫助自律神經的方法很簡單,多留意呼吸就行了。
多虧自律神經這個身體的母親,呼吸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其實母親也是會累的。多體諒一下母親,不時主動深呼吸,也能讓母親休息。請各位用這種方法調整自律神經,減輕身體的負擔。」
簡而言之,運動和鍛鍊固然重要,但瞭解呼吸法與其意義,對於改善脊椎、內臟、精神層面,也同樣重要。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腳踝扭傷腫得像「麵龜」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關節炎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 骨鬆中斷用藥骨折風險更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男性也有媽媽手 一動作可檢測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護理師肩膀腫如山被虧「大隻妹」 求醫找回美人肩
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 骨折機率大增
疫情間心情煩悶 長輩因細故吵嘴血糖竟狂飆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女老師頸部疼痛手痠麻 醫:問題在肩膀
中高齡休業後復工 易得類過勞症候群
退化性關節炎第一好發部位不是膝蓋!「這部位」發生率最高且女多於男
坐椅子稍用力 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
醫病天地/防關節退化 避免太粗重工作
膝蓋退化怎麼辦?可以運動嗎?醫:教你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
感染新冠肺炎後,如何安全重返運動訓練?一表幫你評估「恢復運動量表的心理準備」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骨質疏鬆、長骨刺?醫:6種易長骨刺族群要當心,想預防需做好這些事!
骨質疏鬆症未積極就醫 獨居男跌倒造成多處骨折
五旬婦家務勞動致五十肩 中醫理筋推拿緩解疼痛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婦人突然不會穿褲、裝藥盒 查出是患急性梗塞型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