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醫師許超彥7年前因滑雪意外,不慎傷及脊髓,胸口以下幾近癱瘓,與輪椅共處了7年,他說,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褥瘡,和因尿失禁不停襲來的「大洪水」和「土石流」,生活痛不欲生,不得不離開熱愛的醫師工作;如今走過這段歲月,他重回職場繼續替患者看病。
每年9月5日是國際脊髓損傷日,根據國內健保資料庫統計,台灣脊髓損傷每年發生率約4千到5千人,受傷原因第一名為交通事故、第二名是高處墜落、跌倒等,尤其青少年在15到19歲間,發生率劇烈升高;但若降低生活周遭危險因子,許多導致傷害的原因是可預防的。
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杜宗熹說,從兒童期進入青少年是脊傷的高風險期,從10到14歲時開始顯著攀升,特別是進入15到19歲,脊傷發生率是常人的20倍,比起非外傷型因腫瘤、脊椎退化、感染等引起的脊髓損傷多為高齡者,創傷型脊髓損傷患者年齡較輕,未來影響日子更長。
今日鋼鐵醫師許超彥挺身鼓勵傷友,原是一名台大畢業的醫師,意外變成脊髓損傷傷友後,歷經人生低谷,如今又再找回人生意義,他在5年前穿上機械腿,重新站起,也被稱為「鋼鐵醫師」,如今重回精神科醫師崗位,在北市聯醫松德院區一周兩次兼職替患者看病,甚至能坐上駕駛座開車,鼓勵傷友別放棄生命。
本月24日,為提醒民眾預防脊傷重要性,脊髓損傷基金會將在桃園石門水庫舉行「礙的力量」公益健走活動,號召千人健走,更有2百名坐著輪椅的傷友參加,一起挑戰4公里和8公里的健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