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子宮收縮頻率會循序漸進變得愈來愈密集時,代表寶寶即將誕生,但是有些孕婦沒有明顯宮縮,就「莫名其妙」提早產出寶寶。懷孕14至28周時常見的「子宮頸閉鎖不全」,是發生早產的隱形殺手;不過現在已可用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提早觀察子宮頸的結構以及早採取預防措施,避免子宮頸口擴張造成早產的機會。
曾小姐第一胎懷孕22周時,卻在沒有感覺明顯的子宮收縮時,超音波已發現宮頸長度變短,轉診到醫學中心經由鴨嘴檢查時發現,子宮頸口已開4公分。雖然經由緊急子宮頸縫合手術和安胎治療,努力撐到33周,還是提早破水生產。
主治的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表示,子宮頸閉鎖不全症狀是在懷孕14至28周,意即妊娠第二孕期常見的併發症。孕婦會發生無痛性的子宮頸口擴張,合併羊膜經由子宮頸膨出,進而發生破水而早產,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到兩千分之一。
陳震宇表示,子宮頸閉鎖不全可說是發生早產的隱形殺手,因為除了曾接受子宮頸椎狀切除手術、多次人工流產以及多胞胎壓力大等危險因子之外,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孕婦沒有病史,且子宮頸撐開時防不慎防,要進行縫合手術或安胎都已來不及。
過去子宮頸閉鎖不全的診斷,主要是根據孕婦過去是否有早產病史、在第二孕期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頸長度是否變短、或在陰道擴張器下檢查子宮頸是否已經擴張,但這些方法都緩不濟急。
而馬偕醫院將過去常使用在乳癌、甲狀腺癌的彩色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針對第一孕期(懷孕14周以前)的孕婦進行檢測,三年內收集339名孕婦資料,發現子宮頸閉鎖不全孕婦的子宮頸硬度明顯減少。
陳震宇說,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孕婦因子宮頸的結構較鬆軟,在彩色超音波下會出現不同顏色。若發現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疑慮,就能在懷孕初期時密集監測,有需要時就能給予黃體素或安排子宮頸縫合手術,預防早產的發生。
研究也發現,彩色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可達0.88和0.84,比傳統量測子宮頸長度來做判斷,認為短於2.5公分就危險的做法,更具鑑別力;該成果也已發表於北歐婦產科權威期刊的斯堪的納維亞婦產科雜誌(Acta Obstert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